睡莲净化水质与生理特性日变化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33KB PDF 举报
"睡莲净水效果与生理特性的Et变化关系 (2011年)" 这篇2011年的论文详细探讨了睡莲(Nymphaea tetragona)在晴天条件下对黑臭河水净化效果及其生理特性日变化的关系。研究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通过观察睡莲对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Cr)、氨态氮(NH4+ -N)、总氮(TN)和总磷(TP)等指标的影响,揭示了睡莲在水体净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首先,研究发现睡莲叶片中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光强度的变化呈现双峰型日变化,峰值出现在中午12:00和14:00。这两个指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叶绿素负责吸收光能,可溶性蛋白则参与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植物的抗逆性。在高强度光照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增加可能意味着光合作用增强,有助于提高对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吸收和转化。 其次,睡莲根部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示出单峰型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下午13:00。这两种酶是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成分,它们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氢,防止氧化应激损伤。在睡莲根部,这种活性的提升可能反映了睡莲对水质改善的响应,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来应对水体污染物的挑战。 此外,植物净化槽中的CODCr、NH4+ -N、TN和TP去除率日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同样在13:00达到峰值。这表明睡莲在白天尤其是午后对这些有害物质的去除效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光合作用和酶活性的协同作用,使得睡莲在这一时段能更有效地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最后,研究还发现睡莲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部POD和CAT活性与植物净化槽的净化效果有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睡莲的生理特性对净化水质有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日周期性。 这篇论文揭示了睡莲作为水生植物在处理黑臭河水方面的潜力,其生理特性的日变化与净化效果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和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利用睡莲等植物进行水体净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这项研究也提示我们,优化植物净化系统的运行时间,可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