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手写数字识别

4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3 收藏 5.8MB PDF 举报
"该资源主要探讨了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系统,重点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构造、工作原理以及在图像识别,特别是手写数字识别中的应用。文章以人脑的神经元结构为生物原型,解释了人工神经元如何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功能,并通过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此外,提到了MNIST数据集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如误差反向传播的重要性。"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系统是一种模拟人脑信息处理机制的技术,它试图通过数学模型再现神经元的工作方式。生物原型是人脑,其中包含数十亿个神经元,它们通过复杂的连接进行通信。神经元有树突作为输入通道,接收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轴突则负责传递处理后的信号到下一个神经元。人工神经元则是这种生物学概念的数学表示,它对输入信号进行加权求和,然后通过激活函数转换为输出。 人工神经网络(ANN)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输入层接收原始数据,隐藏层通过各种类型的层(如卷积层、全连接层、池化层等)提取特征,而输出层则根据前面层的处理结果生成最终的预测或决策。前馈型神经网络是单向传递的,常用于图像处理任务;而反馈型神经网络则包含从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连接,适用于动态系统的建模。 神经网络的训练通常采用误差主导的反向传播算法,通过比较预测输出与实际目标之间的差异来更新权重,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以MNIST数据集为例,这个包含手写数字的大型数据库被广泛用于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经过训练,现代神经网络在MNIST上的识别准确率可高达99.8%。 此外,神经网络在ImageNet图像分类比赛中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表现,错误率远低于人类。这证明了神经网络在复杂视觉识别任务上的强大能力,以及通过不断学习和调整参数以改善性能的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和其相关的学习算法,如误差反向传播,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2023-02-27 上传
⼈⼯智能 ⼈⼯智能-神经⽹络 神经⽹络 本⽂内容 本⽂内容 概述 发展 应⽤ 热点 术语 最近看《BBC:⼈体奥秘》,这让我想起了⼈⼯智能和神经⽹络。我们的⼤脑有 1000 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会与 1 万个不同的脑细胞 相互连接。记得,⼩时候,⽗母经常跟我们玩躲猫猫。那时,当⽗母从我们的眼前突然消失时,我们的⼤脑真的认为⽗母不见了。可三个⽉ 后,我们的⼤脑知道,如果⼀个⼈在眼前消失,可能并不意味着彻底消失。最不可思议的变化是在青春期,期间,⼤脑会损失之前 40% 的 连接,修剪掉那些不必要的连接。我还想起另⼀个纪录⽚《国家地理:旅⾏到宇宙边缘》。 ⽆论你,我,他,每个⼈都独⼀⽆⼆的、精彩的世界,是⼀个宇宙。 概述 概述 ⼈⼯神经⽹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简称神经⽹络(NN),其构筑理念受到⽣物(⼈或其他动物)神经⽹络的运作启发, 是⼀种模仿⽣物神经⽹络的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计算模型)。神经⽹络由⼤量的⼈⼯神经元联结,并进⾏计算。⼤多数情况下,⼈⼯神 经⽹络能根据外界信息改变内部结构,是⼀种⾃适应系统。现代神经⽹络是⼀种⾮线性统计性数据建模⼯具,常⽤来对输⼊—输出间复杂的 关系进⾏建模,或⽤来探索数据的模式。 ⽬前,神经⽹络模型有⼗种之多,典型的包括 BP ⽹络、Hopfield ⽹络、ART ⽹络和 Kohonen ⽹络。 发展 发展 1943 年,⼼理学家 W.S.McCulloch 和数理逻辑学家 W.Pitts 建⽴了神经⽹络和数学模型的 MP 模型。他们通过 MP 模型提出了神经元 的形式化数学描述和⽹络结构⽅法,并证明了单个神经元能执⾏逻辑功能,从⽽开创了⼈⼯神经⽹络研究的时代。这是神经⽹络最早 的描述。 1949年,⼼理学家提出了突触联系强度可变的设想。 20 世纪 60 年代,神经⽹络进⼀步发展,提出了更完善的神经⽹络模型,其中,包括感知器和⾃适应线性元件等。M.Minsky 等⼈仔细 分析了以感知器为代表的神经⽹络系统的功能及局限后,于 1969 年出版了《Perceptron》,指出感知器不能解决⾼阶谓词问题。该论 点极⼤影响了神经⽹络的研究,加之当时串⾏计算机和⼈⼯智能所取得的成就,掩盖了发展新型计算机和⼈⼯智能新途径的必要性和 迫切性,使⼈⼯神经⽹络的研究处于低潮。期间,⼀些⼈⼯神经⽹络的研究者仍然致⼒于这⼀研究,提出了适应谐振理论(ART ⽹)、⾃组织映射、认知机⽹络,同时进⾏了神经⽹络数学理论的研究。以上研究为神经⽹络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 年,美国加州⼯学院物理学家 J.J.Hopfield 提出了Hopfield 神经⽹格模型,引⼊了"计算能量"概念,给出了⽹络稳定性判断。 1984年,他⼜提出了连续时间 Hopfield 神经⽹络模型,为神经计算机的研究做了开拓性的⼯作,开创了神经⽹络⽤于联想记忆和优化 计算的新途径,有⼒地推动了神经⽹络的研究, 1985 年,⼜有学者提出了波⽿兹曼模型,在学习中采⽤统计热⼒学模拟退⽕技术,保证整个系统趋于全局稳定点。 1986 年进⾏认知微观结构地研究,提出了并⾏分布处理的理论。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有脉冲耦合神经⽹络模型被提出。 应⽤ 应⽤ 神经⽹络在许多实际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下所⽰: ⾃动控制领域。主要有系统建模和辨识,参数整定,极点配置,内模控制,优化设计,预测控制,最优控制,滤波与预测容错控制 等。 处理组合优化问题。解决旅⾏商问题,最⼤匹配问题,装箱问题和作业调度问题。 图像处理。对图像进⾏边缘监测、图像分割、图像压缩和图像恢复。 信号处理。能分别对通讯、语⾳、⼼电和脑电信号进⾏处理分类;可⽤于海底声纳信号的检测与分类,在反潜、扫雷等⽅⾯得到应 ⽤。 模式识别。已成功应⽤于⼿写字符、汽车牌照、指纹和声⾳识别,还可⽤于⽬标的⾃动识别和定位、机器⼈传感器的图像识别以及地 震信号的鉴别等。 机器⼈控制。对机器⼈眼⼿系统位置进⾏协调控制,⽤于机械⼿的故障诊断及排除、智能⾃适应移动机器⼈的导航。 卫⽣保健、医疗。如通过训练⾃主组合的多层感知器,可以区分正常⼼跳和⾮正常⼼跳、基于 BP ⽹络的波形分类和特征提取在计算 机临床诊断中的应⽤。 焊接领域。国内外在参数选择、质量检验、质量预测和实时控制⽅⾯都有研究,部分成果已得到应⽤。 经济。能对商品价格、股票价格和企业的可信度等进⾏短期预测。 另外,在数据挖掘、电⼒系统、交通、军事、矿业、农业和⽓象等⽅⾯亦有应⽤。 热点 热点 神经⽹络与遗传算法的结合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个⽅⾯:⽹络连接权重的进化训练;⽹络结构的进化计算;⽹络结构和连接权重的同时进化;训练算法的进化设计。基 于进化计算的神经⽹络设计和实现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应⽤,如模式识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