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复习重点:填空题解析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7 8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5 7 收藏 401KB PDF 举报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期末复习资料,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编译器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编译方式的区别、编译过程的阶段、语法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中间语言形式以及代码优化和移植的目的等核心概念。" 1. 编译方式与解释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编译器是否生成目标代码。编译方式下,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然后执行目标代码;而解释器则直接执行源代码,不产生独立的目标程序。 2. 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是源程序,输出是目标程序。源程序是程序员编写的高级语言代码,目标程序是经过编译后的机器可执行的代码。 3. 如果编译程序生成的是机器代码,源程序执行分为编译阶段和运行阶段。若生成汇编语言程序,则需要额外的汇编阶段。 4. 自顶向下语法分析方法可能会遇到回溯和左递归导致的无限循环问题。回溯是由于分析过程中的错误决策导致需要撤销之前的分析状态;左递归可能导致分析器陷入无限循环。 5. LL(k)分析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其中L表示从左到右扫描,L表示最左推导,k表示可以向前看k个输入符号。LL(1)是其特例,仅需查看一个输入符号。 6. 自底向上语法分析方法通过直接归约从输入符号串开始,尝试归约到文法的开始符号,如LR(0)、LR(1)和SLR(1)分析法。这些方法基于最右推导的逆过程进行最左归约。 7. 中间语言形式,如逆波兰表示、三元式、四元式和树形表示,常用于编译过程,目的是进行代码优化和方便目标程序的移植。 8. 代码优化在编译程序中安排中间代码生成的原因,是为了提高执行效率和提升代码的可移植性,例如,优化可能消除冗余操作、改善数据布局或减少指令数量。 这份复习资料全面覆盖了编译原理的关键概念,对于学习和复习编译器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能够深化对编译原理的理解,包括编译过程、语法分析策略以及中间表示的运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