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时空演变与热点分析

0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975KB PDF 举报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时空演变及热点变动分析,通过对1991、2000和2010年的人为因子参数进行DRASTIC模型计算,结合ArcGIS和马尔科夫模型,揭示了地下水脆弱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地下水脆弱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演变趋势,对污染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热点变动。地下水脆弱性是指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造成潜在损害的可能性,其受多种因素如地质结构、人为活动等影响,并随时间推移而变化。通过选用1991年、2000年和2010年三个关键时间节点,研究者运用DRASTIC模型(一种评估地下水脆弱性的常用工具)来计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指数,以量化这些年间地下水脆弱性的变化。 在空间分布上,1991年的地下水脆弱性主要表现为较低脆弱性和高脆弱性区域,而到2000年,一般脆弱性和较高脆弱性区域显著增加,到了2010年,较高脆弱性区域占据主导。这表明地下水的脆弱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逐渐加剧的趋势,特别是在某些特定区域,如沈阳市及周边地区,长期处于高脆弱性状态,南部沿海地区也逐渐演变为高脆弱性区域。 在时间演变方面,1991年至2010年间,下辽河平原的地下水脆弱性经历了先增后减的过程。通过对热点(高脆弱性集中区域)的分析,发现1991年和2000年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新民市和辽阳县西部,而在2010年,滨海地区也成为了新的热点集中区。同时,冷点(低脆弱性区域)的分布相对较少且分散。 为了更深入理解热点的变动,研究者运用了重心和标准差椭圆方法。从1991年到2000年,热点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了2.264公里,而2000年到2010年间,这一位移达到了30.787公里,同时标准差椭圆的长轴旋转角度逆时针转动了32.44度,表明热点分布格局从东西向转变为东北-西南向。 总结来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下辽河平原地下水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为该地区的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具体因素,以及如何制定更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策略以应对这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