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软件工程:缓冲池模拟实验详解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10 14 下载量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1 收藏 320KB DOC 举报
在本实验中,学生被引导模拟操作系统中的缓冲池机制,以加深对操作系统内部工作原理的理解。缓冲池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临时数据的高效数据结构,它通过预先分配并管理一定数量的内存块来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缓冲池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首先,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 **理解缓冲池结构**:学生需要构建一个模拟缓冲池的数据结构,通常这包括一个确定的节点链表,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缓冲区,包含缓冲区号(BufNo)、缓冲内容(buf)以及指向下一个缓冲区的指针(next)。缓冲池的大小预设为50个,这是为了平衡性能和内存使用。 2. **掌握操作方法**:实验涉及实现getBuf和putBuf函数,这两个函数分别用于从缓冲池中获取(getBuf)和释放(putBuf)缓冲区。getBuf函数负责从空缓冲队列中获取可用的缓冲区,放入输入队列,而putBuf则用于将计算结果存回缓冲池的空闲位置,供后续进程使用。 3. **并发处理**:实验涉及到多个线程的并发设计,如输入、计算和输出进程。这些线程之间通过队列进行同步和互斥操作,确保数据的正确流动和共享缓冲区的合理调度。 **实验步骤**: - **整体设计**: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包含三个队列(空缓冲队列EMQ0,输入队列INQ1,输出队列OUTQ2)的并发模型,利用链表实现队列的逻辑,确保数据在输入、处理和输出之间的高效传递。 - **同步与互斥**:为了防止并发访问时的数据不一致性,学生需要使用适当的同步机制,如互斥锁或信号量,以控制对缓冲区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 **代码实现**:提供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定义缓冲队列类型和宏定义,以及如何创建和操作缓冲结构体。注释部分会指导学生如何按照实验要求逐步实现这些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锻炼编程技能,还能深入理解操作系统中的缓冲池在多线程环境下的运作原理,这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性能优化和并发控制至关重要。
2012-07-18 上传
1. 目的: 调试、修改、运行模拟程序,通过形象化的状态显示,使学生理解进程的概念,了解同步和通信的过程,掌握进程通信和同步的机制,特别是利用缓冲区进行同步和通信的过程。通过补充新功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2. 内容及要求: 1) 调试、运行模拟程序。 2) 发现并修改程序中不完善的地方。 3) 修改程序,使用随机数控制创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过程。 4) 在原来程序的基础上,加入缓冲区的写互斥控制功能,模拟多个进程存取一个公共缓冲区,当有进程正在写缓冲区时,其他要访问该缓冲区的进程必须等待,当有进程正在读取缓冲区时,其他要求读取的进程可以访问,而要求写的进程应该等待。 5) 完成1)、2)、3)功能的,得基本分,完成4)功能的加2分,有其它功能改进的再加2分 3. 程序说明:   本程序是模拟两个进程,生产者(producer)和消费者(Consumer)工作。生产者每次产生一个数据,送入缓冲区中。消费者每次从缓冲区中取走一个数据。缓冲区可以容纳8个数据。因为缓冲区是有限的,因此当其满了时生产者进程应该等待,而空时,消费者进程应该等待;当生产者向缓冲区放入了一个数据,应唤醒正在等待的消费者进程,同样,当消费者取走一个数据后,应唤醒正在等待的生产者进程。就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同步。   每次写入和读出数据时,都将读和写指针加一。当读写指针同样时,又一起退回起点。当写指针指向最后时,生产者就等待。当读指针为零时,再次要读取的消费者也应该等待。 为简单起见,每次产生的数据为0-99的整数,从0开始,顺序递增。两个进程的调度是通过运行者使用键盘来实现的。 4. 程序使用的数据结构 进程控制块:包括进程名,进程状态和执行次数。 缓冲区:一个整数数组。 缓冲区说明块:包括类型,读指针,写指针,读等待指针和写等待指针。 5. 程序使用说明   启动程序后,如果使用'p'键则运行一次生产者进程,使用'c'键则运行一次消费者进程。通过屏幕可以观察到两个进程的状态和缓冲区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