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8251A双机串行通信探索

需积分: 10 6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2 收藏 206KB DOC 举报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 双机通信" 本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核心是实现基于8251A芯片的双机串行通信。8251A是一款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它在微机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处理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8251A的工作机制,以及掌握如何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这种通信接口。 设计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8251A的基本性能**:8251A支持两种工作模式——同步方式和异步方式。在同步方式下,最高波特率可达64K,而在异步方式下,波特率范围为0到19.2K。同步方式下,字符可以是5、6、7或8位,并能自动检测同步字符;异步方式则同样支持多种字符长度,并可配置不同的时钟频率和校验位。 2. **8251A的内部结构**:该芯片内部包含了必要的逻辑电路,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同步和异步通信的管理。其引脚功能多样,包括数据输入输出、控制信号、中断请求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应用进行配置。 3. **8251A的编程**:为了使8251A按照特定的需求工作,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编程,设定工作方式、波特率、数据格式、校验类型等参数。这通常通过向8251A的控制寄存器写入特定的命令字来完成。 4. **设计方案**:设计者需要考虑如何在两台PC机之间建立有效的通信链路,包括硬件连接(如使用串行发送器MC1488和接收器MC1489)、接口电路的设计,以及软件层面的中断接收和发送程序的编写。 5. **源文件代码分析**:源代码包括中断接收程序和PC机间的双机串行通信程序。中断接收程序负责监听并处理来自8251A的中断请求,将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屏幕显示;而双机通信程序则确保数据能在两台机器间正确无误地传输。 6. **调试过程**: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通过调试可以找出潜在的错误,如数据丢失、通信同步问题等,并修复这些问题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通信的稳定性。 7. **运行结果与心得体会**:在成功实现通信后,设计者会记录运行结果,分析通信效果,同时反思设计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这对于提升实践能力和理论理解大有裨益。 8. **参考文献**:设计过程中可能参考了多份技术手册、文献资料,以便获取更详尽的技术信息和指导。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微机原理中的核心概念,还能锻炼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典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