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0非接触式IC卡:性能解析与工作原理

需积分: 50 30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13 2 收藏 86KB DOC 举报
"s50非接触式IC卡性能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S50非接触式IC卡,也称为M1卡,是一种广泛应用在门禁系统、公交卡、电子支付等领域的智能卡。该卡的主要特点是其无接触式的操作方式,用户无需物理接触卡片即可完成读写操作,大大提高了便利性。 1. 主要性能指标: - 存储容量:S50卡具有8K位的EEPROM存储空间,相当于1K字节。 - 存储结构:内存被划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4个16字节的块。 - 安全性:每个扇区都有独立的密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 唯一性:每张卡片拥有唯一的32位序列号,增强了识别和跟踪能力。 - 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同时操作,避免信号干扰和数据冲突。 - 电源与寿命:卡片内置天线,无需电池,数据保存期长达10年,可读写次数分别达到10万次和无限次读取。 - 工作环境:适应-20℃到50℃的工作温度范围,湿度90%。 - 通信参数:工作频率13.56MHz,通信速率106KBPS,有效读写距离通常在10cm以内,取决于读写器。 2. 存储结构详解: - 每个扇区由4个块组成,分别是块0、块1、块2和块3。 - 块0至块2为数据块,可用于存储数据,支持读、写操作,或作为计数值进行加减操作。 - 块3是控制块,包含密码A、存取控制和密码B,用于设置访问权限。 - 第0扇区的块0是固定的厂商代码,不可修改。 3. 存取控制: - 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是独立设置的,允许用户根据需求定制安全性策略。 - 存取控制字节包含32位,每个块有3个控制位(C1、C2、C3),正反形式存在,用于确定读写权限。 4. 访问权限: - 控制位C10至C13等定义了各个块的读、写、减值等操作权限。 - 例如,进行减值操作时,通常需要验证特定的密码,并满足对应的存取控制位条件。 5. 工作原理: - S50卡通过电磁场与读写器进行通信,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激活卡片内置的天线,产生电流驱动卡片内部的逻辑电路。 - 逻辑电路负责解码接收到的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读取、写入或计算,并将结果编码后回传给读写器。 S50非接触式IC卡以其高效、安全的特性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了解其性能指标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基于这种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