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标识与分析类在用例细化中的应用

需积分: 42 14 下载量 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任务标识分析类-软件工程自学考试(全程学习版)","软件工程基础,软件过程,软件需求,软件开发方法学,CMM,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过程抽象,数据抽象" 在软件工程中,任务标识分析类是软件设计阶段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对软件系统的实体类、控制类和边界类的识别和定义。这个过程旨在明确系统中的主要组件,定义它们的角色、职责、属性和相互关系。 首先,我们要理解软件开发的本质。软件开发不仅仅是编写代码,它是一个将问题域(问题空间)的概念和逻辑映射到解域(计算空间)的过程,这个映射包括数据抽象和过程抽象。数据抽象是将问题空间中的实体转化为模型化的概念,如在例子中,对象"F(张山)"代表了问题空间中的张山这一概念。而过程抽象则是将问题空间的处理逻辑转换为解空间的可构造计算逻辑,例如计算学生平均成绩的过程。 接下来,软件过程是软件开发的框架,它定义了一系列有序的活动,如需求获取、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这些活动的组织和执行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 软件需求及系统/产品(需求)规约是软件开发的起点,它们提供了软件产品的功能和非功能要求。需求规约是后续开发工作的基准,也是产品或系统确认测试的标准。 软件开发方法学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它们提供了实现开发过程的不同途径。结构化方法侧重于自顶向下的分解和过程的线性化,而面向对象方法则强调通过对象和类的组织来表达复杂系统。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是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模型,它提供了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能力的框架,以确保能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在进行标识分析类时,我们需要从系统外部视角细化用例的事件流正文描述。在此基础上,可以识别出对体系结构有重要影响的实体类,例如在活动1的第五步中可能已经标识了一些。接着,基于事件流正文,找出其他逻辑对象,即大对象,进一步标识出实体类、控制类和边界类。控制类负责协调系统行为,实体类表示数据,边界类作为用户界面与系统内部处理的接口。 每个类都应该有明确的名字、责任(其在系统中的功能)、属性(数据成员)和关系(与其他类的关联)。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软件设计的基础,为后续的编码和测试提供了清晰的蓝图。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从需求分析到软件交付的全过程,并且依赖于有效的开发方法和过程管理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在自学软件工程时,理解这些核心概念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