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2 TeV下全流体控制:超SONIC模型揭示p+p、p+Pb与Pb+Pb碰撞的粘性动力学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941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s = 5.02 TeV能量下,通过superSONIC模型对中心p + p、p + Pb和Pb + Pb碰撞中的流体行为进行逐事件模拟。superSONIC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它将预平衡流、粘性流体动力学演化以及后期强子散射过程结合起来,以提供对高能核碰撞中物质生成的细致描述。 模型的核心是基于Monte Carlo Glauber模型的扩展,这个模型假设每个核子包含三个构成夸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捕捉到在这些碰撞中不同系统的特性,如局部热化程度和动态响应。通过这种通用化的处理方式,superSONIC能够在不同的碰撞系统中统一描述流体动力学参数,如剪切粘度和体积粘度,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参数如何影响碰撞过程中形成的流型。 焦点集中在实验观测到的椭圆流(elliptic flow)和三角流(triangular flow),这是高能核碰撞中重要的动量分布模式,它们与系统的几何形状和非平衡动力学有关。实验数据表明,在p + p、p + Pb和Pb + Pb这样的碰撞中,尽管系统规模和复杂性各异,但流体动力学效应显示出统一的特征,这暗示着这些现象可能有着共同的水动力起源。 通过这种方法,研究者能够揭示出在极端条件下,物质的行为模式是如何遵循流体动力学定律的,并且验证了这些定律在不同尺度和能量范围内的普遍性。这项工作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基本物理原理的理解,也对建立更精确的理论模型和解析实验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这篇文章的重要贡献在于,它通过superSONIC模型对高能核碰撞中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即使在最小的p + p碰撞到最大的Pb + Pb碰撞中,粘性流体动力学规律的普适性,为理解量子色动力学(QCD)在极高温和高密度条件下的表现提供了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