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层位置影响分析:低层隔震效果与动力特性

需积分: 10 3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92KB PDF 举报
"层间隔震结构减震机理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2年)" 本文主要探讨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机理及其在地震动力响应中的表现。研究中,作者王鑫和闰振国以一个振动台试验模型为依据,采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作为隔震垫,该支座被模拟为具有双线性滞回阻尼和粘滞阻尼的粘塑性分析模型。他们进一步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运动方程,并利用ANSYS这一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分析,以便在地震条件下评估结构的响应。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隔震层的位置对减震效果有着显著影响。当隔震层设置在较低位置时,隔震效果最佳。随着隔震层位置的下移,结构的动力特性发生变化,前两阶模态质量参与系数的比例有所调整。这意味着结构的动态响应模式随着隔震层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在中间层隔震区域,研究指出上部子结构的反应主要由一阶振型决定,而下部子结构则主要受到二阶振型的影响。这表明在隔震层上方的结构部分相对稳定,其层间位移近似于平动;而在隔震层下方的结构部分,层间位移呈现出抛物线形状,且最大层间位移通常出现在下部结构的中间位置。这种现象揭示了隔震层在不同层次的动态响应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涵盖了层间隔震、减震机理、动力特性、地震响应和时程响应分析,这些都是研究的核心内容。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这项工作深入理解了层间隔震技术如何通过改变结构动力特性来减少地震灾害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和地震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这样的数值模拟分析,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设计有效的隔震系统,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