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IC卡技术解析:从结构到国际标准

需积分: 50 40 下载量 1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3.2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接触式IC卡的数据传输流程,包括其结构、国际标准以及典型类型。同时,深入探讨了ISO/IEC7816系列标准对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的物理特性和触点定义。 接触式IC卡是智能卡的一种,其数据传输流程涉及多个环节。首先,IC卡由存储卡、逻辑加密卡和CPU卡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卡片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存储卡通常不完全遵循ISO7816标准,价格较低;逻辑加密卡则更符合标准,常用于电话卡和小额电子钱包;而CPU卡内置8位单片机和操作系统(COS),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处理能力。 国际标准ISO/IEC7816是接触式集成电路卡操作的基础,它包括了物理特性、触点尺寸、电信号、传输协议、命令交换等多个方面。该标准的第1部分至第9部分和第A部分分别规定了卡的物理尺寸、触点布局、通信协议、命令结构以及安全相关的行业命令等。例如,ISO7816—1定义了物理特性,如ID-1型卡的尺寸,而ISO7816—2则详细说明了触点尺寸和位置。 接触式IC卡的物理特性至关重要,涉及到卡的耐用性、抗干扰能力等。这些特性包括防紫外线、X光照射的耐受性、触点的机械强度、触点电阻等。ISO7810和ISO7813进一步规定了卡的阻燃性、外形尺寸和其他附加特性。触点的尺寸和位置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最小面积、间距以及触点数量(通常为8个,即C1-C8)。 在实际应用中,IC卡通过触点与读卡设备建立连接,遵循ISO/IEC7816中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这个过程中,可能涉及初始化、复位、命令发送和应答接收等步骤。例如,复位应答是通信流程的重要环节,确保卡片和读卡设备能够正确地建立通信环境。 总结来说,接触式IC卡的数据传输流程是基于一套严谨的国际标准,涵盖了卡片的物理属性、触点规格以及通信协议。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基于Qt结合ArcGIS Engine 10的IC卡应用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确保软件与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