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无锁同步速度:内存回收对性能的影响研究

0 下载量 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483KB PDF 举报
本文档深入探讨了"Making Lockless Synchronization Fast -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of Memory Reclamation"的主题,由Thomas E. Hart、Paul E. McKenney和Angela Demke Brown共同撰写,他们分别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IBM Beaverton的计算机科学部门以及Linux技术中心。在现代多处理器系统中,开发高性能并发应用仍然是一项挑战。许多程序员为了提高性能而避免使用锁,转而选择无阻塞同步来防止死锁、优先级反转和 convoying(一种并发执行时的资源争夺现象)。 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无锁数据结构设计通常依赖于内存回收机制,当数据节点不再被使用时,需要自动释放内存。然而,现有的内存回收方案的性能评估并不全面。论文作者们首次对三种近期的内存回收策略进行了公平且全面的对比:基于静止状态的回收、基于周期的回收(epoch-based reclamation)和基于危险指针的回收。他们采用了一种灵活的微基准测试工具来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没有一种全局适用的内存回收方法能在所有情况下都提供最佳性能。每种策略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具体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特性和多处理器系统的特性。静态回收可能导致延迟,因为必须等待所有活动线程进入静止状态;基于周期的回收可能在减少上下文切换的同时增加内存碎片;而危险指针则依赖于精确的指针更新,错误处理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优化锁无关的同步算法性能,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场景选择合适的内存回收策略,并可能需要对现有方案进行微调或自定义实现。理解并权衡这些不同的内存管理策略对于编写高效并发代码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追求极致性能的多线程环境中。同时,这篇论文也为未来内存回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