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实现灰色预测GM(1,1)模型详解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34 54 下载量 15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11 收藏 2KB TXT 举报
"灰色预测G(1,1)R语言代码" 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适用于小样本、非线性、不完全信息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由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它通过构建一阶微分方程来揭示数据内在的发展规律,尤其适合处理具有明显趋势的数据。在R语言中实现灰色预测G(1,1)模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预处理:首先,我们需要对原始数据序列`x0`进行累计求和,生成`x1`,即一阶累加生成序列(1st Order Accumulation Generation)。 ```R x1 <- cumsum(x0) ``` 2. 中间值计算:然后,计算`x1`序列的平均值`b`,这一步用于构建微分方程。 ```R b <- numeric(length(x0) - 1) for (i in 1:(length(x0) - 1)) { b[i] <- (x1[i] + x1[i + 1]) / 2 } ``` 3. 构造微分方程:接下来,定义差分矩阵`D`,常数项为1,与中间值`b`组合成矩阵`B`,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 ```R D <- numeric(length(x0) - 1) D[] <- 1 B <- cbind(b, D) BT <- t(B) ``` 4. 求解模型参数: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模型参数`alpha`,包括常数项`a`和斜率`u`。 ```R YN <- numeric(length(x0) - 1) YN <- x0[2:length(x0)] alpha <- solve(BT %*% B) %*% BT %*% YN ``` 5. 预测过程:根据求得的参数`a`和`u`,计算预测序列`y`。 ```R y <- numeric(length(c(1:t))) y[1] <- x1[1] for (w in 1:(t - 1)) { y[w + 1] <- (x1[1] - u/a) * exp(-a * w) + u/a } ``` 6. 生成原序列:从预测序列`y`中恢复原始序列`x0`的估计值`xy`。 ```R xy <- numeric(length(y)) xy[1] <- y[1] for (o in 2:t) { xy[o] <- y[o] - y[o - 1] } ``` 7. 误差分析:计算残差`e`,以及相对误差`e2`。 ```R e <- numeric(length(x0)) for (l in 1:length(x0)) { e[l] <- x0[l] - xy[l] } e2 <- numeric(length(x0)) for (s in 1:length(x0)) { e2[s] <- (abs(e[s]) / x0[s]) } ``` 8. 评估模型:计算残差平方和(均方误差,MSE)、平均相对误差(MAPE)和预测精度(Accuracy)。 ```R cat("均方误差:", sum(e^2), "\n") cat("平均相对误差:", sum(e2) / (length(e2) - 1) * 100, "%", "\n") cat("预测精度:", (1 - (sum(e2) / (length(e2) - 1))) * 100, "%", "\n") ``` 通过上述R代码,我们可以得到灰色预测G(1,1)模型的预测结果以及对模型性能的评估。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如经济预测、股票市场预测、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由于其简单易用且效果良好,尤其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是预测分析的一个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