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腐竹揭膜过程中的理化变化与品质衰退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604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传统腐竹揭膜过程中理化性质及品质变化》由李永吉、何志勇、曾茂茂和陈洁共同完成,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项目编号31271946)。研究的焦点是基于市售苏北大豆的传统腐竹制作工艺,旨在深入探讨腐竹加工过程中豆浆及腐竹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腐竹的食用品质和形成机制。 在腐竹揭膜的过程中,豆浆和腐竹的成分会经历显著的变化。豆浆中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其浓度随着制作过程持续升高。其中,蛋白质消耗最快,随后是脂质,碳水化合物的消耗相对较慢。有趣的是,作者发现,使用同一锅豆浆制作的腐竹,揭膜时间越早,腐竹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相应提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腐竹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延伸率在前期保持稳定,但后期却有显著下降。这表明,随着揭膜次数增加,腐竹的机械性能减弱,可能与乳状液的小颗粒蛋白减少有关。此外,色泽加深和复水性增强,反映了腐竹的食用品质逐渐降低。腐竹中11S蛋白含量的减少对机械性能和复水性有直接影响,而严重的美拉德反应可能导致腐竹色泽的变化。 该研究强调了在传统腐竹制作过程中,持续加热和频繁揭取导致豆浆乳状液结构破坏,影响了腐竹的形成质量和稳定性。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理化性质变化的机理,可以为改善腐竹的加工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这篇论文对于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在豆腐制品加工技术与品质控制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