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下降子程序设计详解:LL分析法在编译原理中的应用

需积分: 31 1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830KB PPT 举报
递归子程序的设计方法在编译原理中的LL(K)分析法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设计方法主要用于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其目标是基于给定的语言语法规则(上下文无关文法),识别输入的单词符号序列是否为合法句子,并构建语法树。具体步骤如下: 1. 函数名与非终结符对应:每个递归子程序的函数名对应于文法的非终结符,例如函数S()对应于文法的开始符号S。函数体则按照产生式右部的符号串结构编写,比如对于S→aAbc|aB,函数S()会包含处理这两种情况的代码。 2. 全局变量与输入处理:设置全局变量ch,用于存储输入符号串的当前符号,函数READ(ch)负责读取并更新这个变量,以便在解析过程中跟踪输入。 3. 递归下降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逐步应用产生式进行推导,直至形成完整的语法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可能的歧义时,会尝试所有可能的规则,如果某个路径可以匹配输入,那么就继续;否则,就需要回溯到之前的节点,尝试其他可能的产生式。 4. 非确定性与回溯:由于可能存在多个产生式可以选择来替换相同的左部非终结符,这导致了非确定性。分析器必须尝试所有可能的选择,直到找到匹配的路径。这种方法效率较低,因为存在大量的试探和回溯操作,所以实际应用中通常不首选这种方法。 5. 非确定下推自动机(PDA):为了实现非确定自上而下的分析,会构造一种非确定的下推自动机,这是一种特殊的机器模型,它不仅有输入栈,还有额外的工作栈,用于存储分析过程中的状态和信息。非确定下推自动机能够处理文法的非确定性,但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的实时分析。 递归子程序的设计是编译原理中实现自上而下语法分析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利用文法规则和输入符号的交互,通过递归调用和回溯机制来判断输入的有效性。尽管非确定递归下降方法在效率上存在局限,但它为理解和实践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在实际的编译器设计中,更高效的方法,如LR分析,会被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