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系统:第三方合作数据预处理与电子类产品兴趣提取

需积分: 50 38 下载量 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3.86MB PDF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讨论了在大数据项目中如何利用第三方合作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的构建,特别是通过Python实现数据预处理,寻找最优解的方法。文章以运营商用户行为日志为例,介绍了数据来源、标签体系架构、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具体的开发实现,包括ID映射和数据预处理等环节。" 在大数据分析中,用户画像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构建对用户全面、精准的理解。在本资料中,用户画像被定义为一种描述用户特征的标签系统,用于揭示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用户画像的构建涵盖了多种应用场景,例如产品推荐、广告定向投放等。然而,原始数据往往包含大量噪声,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 在用户画像标签体系设计中,资料提到了需要关注对业务有意义的用户兴趣维度,例如在电子商品销售商的场景下,重点关注与电子类产品相关的访问行为。标签体系架构包括多个层次,如基础标签、行为标签、属性标签等,这些标签对应着不同的数据模型,用于刻画用户的多元化特征。 在数据源部分,除了公司的内部数据,如访问行为日志,还涵盖了第三方合作数据,如运营商用户行为日志。这些日志包含了IMEI、IMSI、电话号码、访问URL和时间戳等信息,虽然原始数据信息量有限,但通过对URL内容的抓取和分析,可以扩展到更丰富的用户兴趣信息。 在数据处理流程上,资料详细阐述了核心步骤和技术实现,包括ID_mapping,即不同数据源中的用户标识的统一。这里使用了图计算技术,如Spark的GraphX框架,来解决跨源ID的匹配问题。此外,资料还介绍了数据预处理的具体操作,如地理位置知识库的构建、DSP竞价请求日志的清洗、解析和集成等。 这份资料提供了从数据获取、处理到构建用户画像的完整流程,强调了第三方数据的价值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Python工具进行优化。对于大数据项目的实施者和数据分析爱好者,这是了解用户画像构建及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