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2.0协议详解:功能部件处理与端点响应

需积分: 41 4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5.99MB PPT 举报
本篇文章深入解析了USB 2.0协议中的关键功能部件操作和数据传输机制。首先,我们讨论了功能部件对输出事务的响应过程,包括握手类型的三种可能:数据包损坏时无响应,接收端口停止时返回STALL,接收到正确数据并检测到失配号时返回ACK并丢弃数据,正常接收数据则返回ACK,以及因流控制原因拒绝数据时返回NAK。SETUP事务的特殊性在于,它用来初始化端口同步,功能部件必须接收SETUP令牌并后续的数据包,而非控制端口会忽略此类事务。 接着,文章介绍了USB 2.0协议中的端点类型,共有四种:批量(Bulk)、控制(Control)、中断(Interrupt)和同步(Isochronous),每个端点都有唯一的端点号,这是主机和设备间通信的基础。协议还强调了主机控制器和设备在处理不同类型事务时的状态机设计,确保按照规定的顺序执行,这些规则对于正确实现USB通信至关重要。 USB 2.0协议的背景部分指出,它是由七家大公司共同制定,旨在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480Mbps,相较于USB 1.1提升了约40倍。虽然USB 2.0和USB 1.1版本之间存在兼容性,但设备的实际速度取决于其连接的接口,USB 2.0设备在USB 1.1接口上速度会受限,反之亦然。 最后,USB 2.0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定义总线属性、协议细节、处理类型、总线管理和编程接口,以便于设备设计和构建。这些规范对于理解USB 2.0的高效性能和正确实现通信至关重要,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用户,都需要熟悉这些核心概念来充分利用USB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