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损伤中EGF-EGFR介导的巨噬细胞与Lgr5+干细胞交互机制

2 下载量 10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26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放射性肠损伤的过程中,肠道固有层巨噬细胞与Lgr5+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由程慧颖、崔凤梅和陈秋(两位作者分别来自苏州大学医学部的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和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进行研究。他们采用了X射线以15 Gy剂量照射小鼠腹部,构建了一个肠道损伤模型,以便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间的调控途径。 首先,通过磁珠分选技术成功分离并验证了Lgr5+干细胞的纯度,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接着,作者利用固相抗体芯片技术对Lgr5+干细胞进行了照射前后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IL-28A/B和Reg3g)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这些细胞因子在放射损伤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可能参与到细胞间的通讯和修复机制中。 实验结果发现,照射后6小时,肠道巨噬细胞表现出显著的向隐窝底部的迁移趋势,表明它们在损伤响应中的即时活动。同时,照射后Lgr5+干细胞的EGF、IL-28A/B和Reg3g表达水平上升,显示出其在修复过程中的活跃状态。此外,双重免疫荧光实验揭示了CD68(肠道巨噬细胞标记物)与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组织中的共表达,这暗示了EGF-EGFR信号通路可能在调节二者之间的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在放射损伤条件下,Lgr5+干细胞通过释放更多的EGF,与其周围巨噬细胞上的EGFR结合,激活EGF-EGFR信号通路,进而调控肠道巨噬细胞的迁移和干细胞的再生能力。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放射性肠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潜在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在放射防护和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