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下S3C2410 SD卡驱动解析

需积分: 16 7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0 收藏 122KB DOC 举报
"这篇资料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下的SD卡驱动工作原理,包括SD卡协议、在S3C2410上的初始化、读写操作,以及Linux内核中的SD驱动分层结构。" SD卡驱动在Linux系统中的实现涉及到多个层面的理解。首先,SD卡协议是所有操作的基础,它定义了卡片与主机之间的通信规范。在S3C2410这一ARM微处理器上,SD卡的读写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进行:POLL、中断和DMA。POLL方式即轮询方式,由CPU不断查询状态直到操作完成;中断方式依赖于硬件中断通知数据传输结束;DMA(直接内存访问)则允许数据直接在SD卡和内存之间传输,减轻CPU负担。 对于SD卡的初始化,主要包括设置时钟、发送命令以识别卡类型、建立数据路径等步骤。这个过程在S3C2410上的实现通常涉及对特定寄存器的配置。 在Linux内核中,SD驱动分为三个层次:块设备层、MMC协议层和SD驱动层。块设备层(如mmc_block.c、mmc_sysfs.c、mmc_queue.c)负责将SD卡抽象为块设备,提供标准的块I/O接口;MMC协议层(mmc.c)处理SD/MMC卡的协议细节,如命令序列、错误处理等;SD驱动层(s3c2410_sdi.c)则专门针对S3C2410处理器的硬件特性,实现具体的硬件交互。 SD卡块设备注册过程是将SD卡驱动接入Linux块设备子系统的关键步骤,它包括注册设备节点、设置设备属性等。而request及数据传输的实现则是驱动的核心部分,通过内核的请求队列机制,驱动接收并执行来自上层的I/O请求,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在实际操作中,比如2.6.8版本的Linux内核,会有一套具体的初始化代码和流程来实现这些功能。尽管不同的内核版本可能会有所变化,但基本的工作原理和分层架构保持一致。 总结来说,Linux SD驱动的实现是一个从硬件交互到软件抽象的复杂过程,涉及底层硬件控制、协议解析和块设备服务等多个层面,确保了系统能够高效、稳定地使用SD卡进行数据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