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端与小端模式详解:从起源到应用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1
收藏 97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的概念、起源以及它们在计算机内存中的存储方式。这两种模式主要用于处理多字节数据时的字节顺序,常见于嵌入式系统和网络协议中。"
在计算机科学中,大端模式(Big-Endian)和小端模式(Little-Endian)是指在存储多字节数据(如整数或浮点数)时,字节在内存中的排列顺序。这个概念最早由网络协议的开创者Danny Cohen引入,源于Jonathan Swift的《格利佛游记》中的故事,以此比喻不同国家对于鸡蛋打开方式的争议。
1. 大端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据的最高有效字节(也称为高位字节)位于内存的最低地址,而剩余的低位字节依次向高地址排列。例如,16位数值0x1234在大端模式中存储为:0x12(低地址)| 0x34(高地址)。
2. 小端模式:相反,小端模式中数据的最低有效字节位于内存的最低地址,高位字节则在高地址。同样以0x1234为例,在小端模式下存储为:0x34(低地址)| 0x12(高地址)。对于32位数值0x12345678,大端模式下存储为:0x12|0x34|0x56|0x78,小端模式下则为:0x78|0x56|0x34|0x12。
两种模式的选择并无绝对优劣之分,它们各有特点。小端模式的优势在于,当进行数据类型转换时,尤其是从低字节精度转换为高字节精度,数据的位移相对较小,操作更简便。而在大端模式下,由于高字节优先,它更符合人类阅读习惯,与字符串的存储方式类似,对于人来说更直观。
在实际应用中,嵌入式系统和网络协议通常会考虑兼容性问题来选择字节序。例如,TCP/IP协议栈使用网络字节序,即大端模式,确保不同字节序的系统之间能正确交换数据。然而,现代处理器如Intel x86架构倾向于使用小端模式,而某些RISC架构如ARM则支持两种模式。程序员在开发跨平台软件时,需要处理字节序差异,通常通过库函数或编译器指令进行字节序转换,如htonl, ntohs, ntohl等。
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是计算机处理多字节数据时的重要概念,理解这两种模式对于进行底层编程和网络通信至关重要。开发者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灵活选择并处理字节序问题。
2021-09-30 上传
2013-12-14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12-02-10 上传
2020-08-10 上传
2020-09-04 上传
2021-01-19 上传
weixin_38627603
- 粉丝: 0
- 资源: 897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