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冲突的散列表示例:汉字拼音编码与哈希函数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252KB PPT 举报
散列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它通过散列函数将关键字映射到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称为散列表或哈希表)中的特定位置,以实现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在给定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大小为31的数组V,其中每个元素代表一个省级行政区及其人口统计,关键字是这些地区的名称的汉语拼音,而散列函数用来计算出关键字对应的数组下标。 两个散列函数h1和h2被提到,分别是: 1. h1(key): 取第一个字母的编码,如果该编码在0到30范围内,则作为下标。例如,"JIANGSHU"的第一个字母编码是10,所以按照h1,它会被映射到数组的第10个位置。然而,这可能导致冲突,如"JIANGXI"和"JIANGSHU"都映射到相同的下标10。 2. h2(key): 采用更复杂的计算方法,即取第一个字母的编码加上最后一个字母的编码。如果结果超过30,就从31中减去,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冲突。例如,"SHANGHAI"的第一个字母编码是19,最后一个字母编码是8,相加得27,因此映射到下标27。然而,"SHANXI"也有相似的问题,因为19+13=32,同样会映射到下标2。 散列函数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散列表的性能。一个好的散列函数应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元素,减少冲突,使得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接近于O(1),也就是常数时间。解决冲突的方法是散列表设计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常见的冲突解决策略包括: - 拉链法(Chaining):每个数组位置可以包含一个链表,所有映射到该位置的元素都存储在链表中。当冲突发生时,新元素被添加到对应位置的链表尾部。 - 开地址法(Open Addressing):当冲突发生时,寻找下一个空闲的数组位置,常见的方法有线性探测(Linear Probing,如例子中的h2)、二次探测(Quadratic Probing)或双散列(Double Hashing)。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h1和h2导致了冲突,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冲突解决策略,比如拉链法,可以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提高散列表的整体性能。理解散列函数的选择、冲突的产生和解决,是掌握散列表在实际应用中优化性能的关键。散列表广泛应用于数据库索引、缓存系统、密码哈希等领域,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概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