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红酵母MD2-1的油脂产率提升及脂肪酸分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64KB PDF 举报
"一株高效产油脂真菌的选育及其油脂成分分析 (2012年)" 这篇2012年的研究论文详细介绍了通过筛选和诱变技术优化得到的高效产油脂真菌——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菌株MD2-1。研究者首先从海洋环境中分离了38株海洋真菌,经过苏丹黑染色法初筛和摇瓶法复筛,发现菌株MD2具有较高的油脂产率(27.96%)。随后,他们对MD2菌株进行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以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成功获得突变菌株MD2-1。 MD2-1菌株的产脂能力显著增强,其油脂质量达到菌体干质量的45.32%,相较于原始菌株MD2提高了17.36%。研究人员使用酸热法提取MD2-1的菌体油脂,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MD2-1菌体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含有9种不同的脂肪酸,其中10-十八(碳)烯酸占比高达71.53%。这一发现对于10-十八(碳)烯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菌种资源价值,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油脂,即单细胞油脂,是通过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包括酵母、霉菌、细菌和藻类等。这类油脂不仅包含甘油三酯,还有其他类型的脂质,其成分相对于植物油脂更为复杂。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微生物油脂在生产功能性特殊用途油脂上的应用,而随着能源问题的加剧和传统油脂生产成本的提高,微生物油脂生产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生物柴油来源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具有高产油脂潜力的微生物,如MD2-1,可以为解决能源问题提供新的途径,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的菌株选择,对于优化生物燃料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推动微生物油脂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微生物油脂中特定脂肪酸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新的生物产品和生物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