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入门:递归函数与历史沿革详解

需积分: 46 9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本篇教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语言进行递归编程,特别是通过一个名为`age`的函数来计算年龄的过程。该函数采用递归方式定义,输入一个整数`n`,表示需要计算的人数,通过函数自身不断调用直到达到基本情况(n等于1时停止递归),然后逐步累加2,最后返回年龄值。 函数`age(int n)`的逻辑如下: 1. 定义一个局部变量`c`,用于存储函数的返回值,即年龄。 2. 当`n`等于1时,`c`的值设置为10,代表第一个人的年龄。 3. 否则,函数会递归地调用自身,传入`n-1`,并将结果加上2,这样每一次递归都会代表增加一年的年龄。 4. 当递归到达基本情况时,返回`c`的值。 主函数`void main()`负责调用`age(5)`,这里求的是第5个人的年龄。运行结果为18,这表明前四个人的年龄各加了2年,第五个人的年龄直接为10。 章节1详细讲述了C语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C语言起源于1970年的B语言(BCPL),它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用于编写UNIX操作系统。1973年,D.M.Ritchie在此基础上改进,创造了C语言,用于改进UNIX系统的编写效率。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优点逐渐受到广泛关注。1978年,《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出版,进一步推动了C语言的标准化进程。1983年,ANSI制定了ANSIC标准,随后K&R根据ANSI标准进行了修订。C语言在1990年被ISO接受为国际标准,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上。 学习C语言时,需要注意不同编译器可能存在的细微差异,因此在阅读和编写代码时,需要参考特定编译系统的手册以确保代码兼容性。此教程以ANSI C作为基础,但读者需要根据实际使用的编译器特性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