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人脸识别:2级PCA与最小藕合距离分类器实现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1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3 收藏 28KB DOC 举报
"PCA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2级PCA特征提取和最小藕欧距离分类器" 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技术,用于降低数据的维度并保留其主要特征。在人脸识别领域,PCA常被用来减少图像的维数,同时保持人脸的主要识别特征。这段MATLAB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CA进行人脸识别,特别地,采用了2级PCA进行特征提取,以进一步提高特征的辨别能力。 首先,程序通过`uigetdir`函数让用户选择训练和测试样本的路径,这些样本通常存储在包含多个子目录的数据库中,每个子目录代表一个人的不同表情或角度的脸部图像。`dir`函数用于获取指定路径下的所有文件信息。 在代码中,`class_Number`用于记录类别(人脸)的数量,`s`表示训练样本文件的总数。接着,程序遍历训练样本文件,过滤掉`.`和`..`(当前目录和父目录),并将符合条件的文件信息存储到`TrainFiles`数组中。然后,它会计算训练样本的总数,这将用于后续的PCA处理。 PCA的实现可能涉及以下步骤: 1. 数据预处理:通常包括灰度化、归一化等,确保所有图像在同一尺度上。 2. 计算均值图像:所有训练样本的平均值,用于中心化数据。 3. 减去均值:将每个样本图像减去均值图像,得到零均值的特征向量。 4. 计算协方差矩阵:反映数据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 5.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特征值决定了主成分的重要性,特征向量表示主成分的方向。 6. 选择重要的主成分:通常保留累积贡献率较高的前几个特征向量,构成新的低维空间。 7. 投影:将原始数据投影到选定的主成分上,得到降维后的特征表示。 在2级PCA中,上述过程可能重复两次,第一次降维后,再次应用PCA以进一步压缩特征空间,这有助于提升分类性能。 接下来,代码可能涉及训练分类器,这里使用的是最小藕欧距离(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分类器。LDA旨在找到一个分类超平面,使得类内差异最小,类间差异最大,以实现有效的分类。 最后,测试阶段会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测试集,然后使用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 参考文献《Two-dimensional PCA: A new approach to appearance-based face representation and recognition》提供了理论基础,该文提出了一种二维PCA方法,用于人脸表示和识别,改进了传统PCA在人脸识别上的表现。 这段MATLAB代码演示了PCA和LDA在人脸识别任务中的实际应用,是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领域的典型实例,有助于初学者理解这些方法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