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系统编程:多种工作方式设计与顺序功能图解析

需积分: 50 1 下载量 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866KB PPT 举报
"这篇教程介绍了如何使用PLC进行系统编程,特别是针对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内容包括了从理解工艺流程到编写控制程序的全过程,重点讲解了顺序功能图的设计方法,包括步、有向连线、转换、转换条件以及动作等基本元素。" 在系统编程,尤其是涉及到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时候,了解和掌握多种工作方式至关重要。在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原位"状态是一个关键概念,指的是机械手处于最上方、最左侧,所有线圈除了松开的电磁线圈YV5之外都断电的状态。这种工作方式确保了设备在开始新任务前的安全位置。 系统设计的过程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1. 首先,要深入了解被控对象的特性和工艺流程,明确控制需求。 2. 然后,制定控制方案,选取合适的输入输出设备,这些设备将作为PLC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桥梁。 3. 选择合适的PLC型号,依据系统的复杂程度和性能要求来决定。 4. 分配I/O地址,列出I/O分配表,并绘制接线图,设计控制台或控制柜的布局。 5. 编写PLC控制程序,经过调试和修改以确保其正确性和稳定性。 6. 最后,整理技术文件,包括说明书、电气原理图、元件列表、I/O连接图、地址分配表以及控制软件。 顺序功能图(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 SFC)是设计这类控制程序的有效工具。它是一种图形化语言,通过步、有向连线、转换和动作等元素清晰地描述系统的操作流程。步代表系统的一个稳定状态,活动步表示当前正在执行的状态,起始步则是系统运行的起点。有向线段表示状态之间的顺序,转换条件是触发状态转变的逻辑条件,而动作则对应于每一步中执行的实际操作。 例如,在图5.3中,步2和步1通过有向线段连接,表示从步1到步2的工作流程。转换条件如"电机M2起动"或"T1延时时间到"标注在有向线段上,表明状态改变的触发因素。动作则如"按下停止按钮"或"按下起动按钮",描述了系统在特定状态下的响应行为。 总结来说,本教程提供的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LC系统编程的基础,特别是利用顺序功能图进行设计的方法,这对于理解和开发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非常有帮助。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工程师能够更有效地设计和实现具有多种工作模式的PLC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