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方法与创建模式分类详解

需积分: 11 9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91MB PPT 举报
"面向对象方法与技术讲义" 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编程范式,它基于“对象”的概念,通过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特性来设计和组织代码。本讲义深入探讨了面向对象方法的引入、发展及其优势,同时介绍了几种重要的创建模式。 面向对象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Simula-67,它是第一个支持类和子类概念的编程语言。随后,OBJECT、Liskov的工作、抽象数据类型(ADT)、CLU、Smalltalk、C++和Java等语言和技术相继出现,推动了面向对象方法的进一步发展。UML(统一建模语言)和XML等工具的出现,使得面向对象设计和通信变得更加标准化和便捷。 引入面向对象方法的主要动机在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面向对象方法强调从问题域的概念直接映射到软件设计,使程序更贴近人类的自然思维,从而降低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难度。此外,面向对象方法还有助于减少软件复杂性,增强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使得分析和实现之间的转换更为直接。 在面向对象方法中,数据和功能被封装在一起,形成了对象。对象是包含数据(属性)和操作这些数据的方法(行为)的实体。这种数据和行为的绑定减少了过程化方法中的数据传输和过程调用,简化了系统结构。过程化方法则侧重于过程的组织和数据结构,对象的独立性不如面向对象方法那么强。 创建模式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厂模式、原型模式、建造者模式和单例模式。工厂模式提供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隐藏了实际创建过程,使得用户无需知道具体的产品类。原型模式通过复制已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减少了创建新对象的开销。建造者模式将复杂对象的构造过程和表示分离,使得相同构造过程可以创建不同表示。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提供全局访问点,常用于控制资源的共享,如线程池或数据库连接。 这些创建模式在实际开发中广泛应用,因为它们有助于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通过理解并掌握这些模式,开发者可以更好地设计出符合需求的、可扩展的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