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氢氧化镁掺杂聚酰亚胺薄膜的电性能研究
需积分: 5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41KB PDF 举报
"PI/Mg(OH)2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的研究"
这篇论文是2014年发表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上的,主要探讨了聚酰亚胺(PI)与纳米氢氧化镁(Mg(OH)2)复合薄膜的介电性能。通过原位聚合技术,科研人员成功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Mg(OH)2纳米复合薄膜,掺杂量分别设为0%,1%,2%,4%和8%质量分数。该研究旨在了解纳米氢氧化镁的掺入对聚酰亚胺薄膜电导电流、电老化阈值以及介电系数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当Mg(OH)2的质量分数达到4%时,复合薄膜的电导电流达到最大值,这可能是因为纳米氢氧化镁的引入改变了薄膜的电荷传输特性,导致电导率的显著提升。随着Mg(OH)2掺杂量的进一步增加,电导电流并没有持续增加,反而出现了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导电网络的稳定性有关。
同时,论文指出,随着Mg(OH)2掺杂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电老化阈值和介电系数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电老化阈值的提高意味着材料抵抗电老化的能力增强,这在电子器件和电气绝缘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介电系数的增大则意味着材料的储能能力增强,对于电容器等电介质材料的设计与优化具有积极影响。
这些发现为设计和优化聚酰亚胺基的复合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尤其是在高介电常数和抗电老化性能方面。同时,对于开发新型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的绝缘材料,这种纳米复合薄膜可能是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材料。通过调整Mg(OH)2的掺杂比例,可以实现对介电性能的精确调控,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PI/Mg(OH)2纳米复合薄膜的电学性质,揭示了纳米氢氧化镁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和电气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1-05-16 上传
2021-05-07 上传
2021-05-08 上传
2021-05-31 上传
2021-05-22 上传
2021-04-29 上传
weixin_38505158
- 粉丝: 3
- 资源: 921
最新资源
- Angular程序高效加载与展示海量Excel数据技巧
- Argos客户端开发流程及Vue配置指南
- 基于源码的PHP Webshell审查工具介绍
- Mina任务部署Rpush教程与实践指南
- 密歇根大学主题新标签页壁纸与多功能扩展
- Golang编程入门:基础代码学习教程
- Aplysia吸引子分析MATLAB代码套件解读
- 程序性竞争问题解决实践指南
- lyra: Rust语言实现的特征提取POC功能
- Chrome扩展:NBA全明星新标签壁纸
- 探索通用Lisp用户空间文件系统clufs_0.7
- dheap: Haxe实现的高效D-ary堆算法
- 利用BladeRF实现简易VNA频率响应分析工具
- 深度解析Amazon SQS在C#中的应用实践
- 正义联盟计划管理系统:udemy-heroes-demo-09
- JavaScript语法jsonpointer替代实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