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冀南暴雪天气的动力学分析与关键因素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777KB PDF 举报
该篇文章《冀南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10年)》主要探讨了2001年1月6日发生在冀南地区的暴雪天气事件。作者通过对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数据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这次暴雪形成和持续的关键因素。 首先,研究发现偏南方向的暖湿气流在冷垫上向东北方向移动并爬升是暴雪发生的有利条件。冷垫通常指的是一个温度低于周围环境的区域,这种气流爬升有助于水汽凝结成雪。暖湿气流携带的大量水分是形成暴雪的重要因素。 其次,暴雪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回流降雪为主,即暖湿气流受到冷空气的影响,在低层回旋上升,形成回流降雪现象;后期则受到西来槽的影响,即来自西部的冷锋系统带来的降雪。这说明风暴路径对降雪模式有着显著影响。 在暴雪发生期间,高层的空气呈现出辐散,而低层则呈现明显的辐合,这种高层与低层的动力反差有利于增强水汽输送和能量的汇聚,为暴雪提供了动力支持。同时,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和正涡度平流的增强也是暴雪过程中关键的动力因素,它们反映了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和能量传输。 偏南风急流的存在为暴雪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和能量输入,这对于降雪强度的维持和增强至关重要。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实际降雪区域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大气环流对降雪活动的直接影响。 此外,论文还指出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作为预测强降水时间和位置的有效工具,它反映了大气中能量的集中和移动路径。在回流降雪阶段,对流性不稳定的情况出现,这可能是由于上升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引发的不稳定天气过程。 这篇论文通过细致的气象分析,为我们理解类似冀南地区暴雪天气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对于气象预报和灾害防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