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数据库解析:E.F.Codd的关系模型

需积分: 6 2 下载量 12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611KB PPT 举报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存储和管理的重要方式,由E.F.Codd在1970年提出。关系模型的基础是关系数据模型,它以二维表格的形式来表示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及其相互联系。关系数据库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规则组成。关系即逻辑结构上的二维表,它由行和列构成,每个列代表一个属性,每个行代表一个元组,所有的元组构成了整个关系。关系模式则描述了表格的结构,包括属性名、数据类型和可能的约束条件。 域是构成关系的基本元素,它是某一类数据的集合,如整数、实数、特定长度的字符串等。多个域的笛卡尔积形成了关系的可能值集,但这个集合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元组。例如,学生关系可能由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和年龄等属性构成,每个属性对应一个域,通过笛卡尔积生成所有可能的学籍记录。 在关系数据库中,选修关系可以用来表示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如在例子中提到的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和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之间通过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这个关系进行连接。选修关系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学生选修一门课程的具体信息,包括学生的学号、所选课程的课程号以及学生的成绩。 关系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是两种表达这些操作的形式化语言。关系代数是一种集合操作的集合,包括选择、投影、并、差、笛卡尔积、除等;而关系演算是基于谓词逻辑的,使用选择、投影、并、交、差等操作符号来描述查询。 关系的完整性规则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第一范式(1NF)要求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第二范式(2NF)在1NF基础上要求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候选键;第三范式(3NF)要求消除传递依赖;BCNF(Boyce-Codd范式)进一步消除了非平凡的多值依赖。这些范式有助于避免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数据的一致性。 总结来说,关系数据库通过关系模型提供了一种高效且灵活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手段,其核心是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完整性规则。在实际应用中,如学生选课系统,这些理论概念被用于设计和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易于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