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启动分析:从硬件到操作系统的过渡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551KB DOC 举报
"Uboot代码分析文档" Uboot,全称为Universal Boot Loader,是嵌入式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件,负责在系统上电或复位后执行一系列初始化任务,为操作系统提供一个稳定的运行平台。它在硬件层和操作系统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确保从裸机环境平滑过渡到操作系统环境。 Uboot的启动流程可以分为七个主要阶段: 1. CPU初始化:这一阶段主要是设置CPU的工作模式,如ARM的Thumb或ARM模式,以及设定工作频率。 2. 时钟初始化:配置系统时钟,确保后续操作的定时精度。 3. 串口和内存初始化:初始化通信接口,如UART,以及内存控制器,为后续通信和数据存储做好准备。 4. 内存划分:分配堆和栈空间,并设定环境变量、Uboot代码以及应用程序的内存位置。 5. Uboot加载:根据启动选项将Uboot自身的映像加载到内存中。 6. 环境变量加载:读取并处理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环境变量,这些变量包含系统配置和启动参数。 7. 系统设备初始化:例如初始化闪存、PCI总线和网络接口,最后进入命令行界面,或者根据环境变量启动Linux内核。 在启动过程中,Uboot的代码执行分为汇编语言和C语言两大部分。汇编代码主要用于初始化阶段,包括CPU寄存器配置、堆栈设置等关键任务。典型的汇编文件有start.S、cache.S和lowlevel_init.S等。其中,start.S通常包含程序的入口点,lowlevel_init.S则负责更底层的硬件初始化。 C代码部分执行在汇编代码之后,这时系统已经具备了运行C代码的能力。C代码主要负责更复杂的初始化任务,比如设备驱动的初始化、环境变量的处理,以及各种命令的实现。例如,env_sf.c文件中包含了在SPI闪存中操作环境变量的函数,如saveenv,用于保存或更新环境变量。 此外,Uboot中的一些内部宏定义对于理解和修改Uboot源码至关重要。例如,DECLARE_GLOBLE_DATA_PTR用于声明全局数据指针,CONFIG_ENV_ADDR定义了环境变量的内存地址,CONFIG_ENV_OFFSET表示环境变量在存储区的偏移量,CONFIG_ENV_SECT_SIZE是环境变量占用的扇区大小,CONFIG_ENV_IS_EMBEDDED指示环境变量是否嵌入在Uboot映像内,而CONFIG_ENV_IS_IN_NAND则表示环境变量是否存储在NAND闪存中。 Uboot的源代码组织结构清晰,包含多个子目录,每个目录对应不同的功能模块,如驱动、命令、环境变量管理等。熟悉Uboot的目录结构和各部分功能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并进行定制化开发。 Uboot作为嵌入式系统启动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其代码分析和理解对于系统级开发者至关重要。通过分析Uboot的启动流程、汇编代码和C代码部分,以及其内部宏定义和目录结构,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控制和优化系统的启动过程,以及如何适应不同硬件平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