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到ARM平台实践
需积分: 1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0
收藏 4.18MB DOC 举报
"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内核移植实践"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Linux内核移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涉及到将Linux操作系统内核调整和编译以适应特定硬件平台的过程。本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如何将Linux 2.6.24内核移植到ARM平台,特别是Super-ARM实验箱上。以下是对实验内容的详细解释:
首先,确保具备了正确的交叉编译环境。交叉编译是指在一种架构的计算机上编译为另一种架构的代码,这里是在非ARM架构的主机上编译适用于ARM处理器的内核。这通常需要安装特定的交叉编译工具链,例如arm-linux-gcc。
接着,从www.kernel.org下载Linux 2.6.24的内核源码,并使用tar命令解压缩。然后,为了配置内核使其适应ARM环境,需要修改顶层Makefile,设置ARCH变量为arm,以及 CROSS_COMPILE变量为交叉编译器的前缀。
在进行内核配置时,要考虑到NAND Flash的分区。根据实验数据,分区如下:
1. BootLoader:起始于0x0地址,大小192K,通常包含U-Boot引导加载程序。
2. 内核:起始于0x30000地址,大小1856K,即0x1D0000字节。
3. 根文件系统:起始于0x200000(2MB)地址,大小30M,这可能包含一个如 squashfs 或 jffs2 的压缩文件系统。
4. 用户的其他文件系统:起始于0x2000000(32MB)地址,大小32M,可以用于额外的文件系统需求。
在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添加对devfs文件系统的支持,这是一种动态生成设备节点的虚拟文件系统。此外,基于s3c2410的硬件特性,需要使用`make s3c2410_defconfig`来设定默认配置,并通过`make menuconfig`进一步定制内核选项,确保内核仅包含目标硬件所需的驱动和功能。
完成配置后,通过执行`make`命令编译内核,最终生成目标机的内核映像文件zImage。这个zImage文件是压缩的内核映像,可直接烧录到NAND Flash的指定位置,与BootLoader配合启动系统。
整个实验过程旨在让学生掌握Linux内核移植的基本步骤,包括环境准备、内核源码获取、配置、编译以及理解不同硬件组件在系统启动过程中的角色。通过这样的实践,开发者能更好地理解和定制嵌入式系统的底层工作原理,从而实现更高效、更优化的系统设计。
2021-09-13 上传
2020-03-04 上传
2009-09-15 上传
2009-07-10 上传
2009-07-10 上传
2009-08-24 上传
a495427449
- 粉丝: 0
- 资源: 2
最新资源
- NIST REFPROP问题反馈与解决方案存储库
- 掌握LeetCode习题的系统开源答案
- ctop:实现汉字按首字母拼音分类排序的PHP工具
- 微信小程序课程学习——投资融资类产品说明
- Matlab犯罪模拟器开发:探索《当蛮力失败》犯罪惩罚模型
- Java网上招聘系统实战项目源码及部署教程
- OneSky APIPHP5库:PHP5.1及以上版本的API集成
- 实时监控MySQL导入进度的bash脚本技巧
- 使用MATLAB开发交流电压脉冲生成控制系统
- ESP32安全OTA更新:原生API与WebSocket加密传输
- Sonic-Sharp: 基于《刺猬索尼克》的开源C#游戏引擎
- Java文章发布系统源码及部署教程
- CQUPT Python课程代码资源完整分享
- 易语言实现获取目录尺寸的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对象方法
- Excel宾果卡生成器:自定义和打印多张卡片
- 使用HALCON实现图像二维码自动读取与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