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进展:智能决策与生态保护

0 下载量 1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51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作者回顾了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历史发展,重点关注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规划体系与尺度:研究进展涵盖了不同层次和规模的土地复垦规划,包括区域、局部和项目层面的规划体系构建,以及如何适应不同地理尺度的需求。 2. 适宜性评价与结构布局优化:对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进行了深入评估,探讨了如何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结构布局优化,以提高复垦效率。 3. 复垦规划理念与模式: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的不同复垦理念,如从单纯的技术导向到生态优先的转变,以及各种复垦模式(如生态修复、功能恢复等)的应用和实践。 4. 动态预复垦规划设计:在中国,特别是在动态预复垦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国际领先水平,但文中指出存在未能充分融合采矿规划的问题,这提示了进一步整合的必要性。 5. 生态修复与仿自然地貌:尽管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文章指出了仿自然地貌生态修复方面的不足,强调了在复垦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环境恢复的重要性。 结合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学科的国际化趋势,未来的研究将聚焦于以下几点: - 建立智能决策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复垦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 采复一体化:促进煤炭开采与土地复垦的无缝衔接,减少二次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多维虚拟规划:发展先进的数字化和模拟技术,实现对复垦过程的三维可视化和虚拟预演。 未来的设计将更加注重: - 差异性:针对不同的矿区条件,制定个性化的复垦策略,满足各地实际需求。 - 协调性:确保复垦活动与周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 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复垦过程中,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矿区土地复垦规划设计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未来将朝着智能化、一体化和生态友好的方向迈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