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详解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1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2
收藏 1.63M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本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本资源是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解答,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下是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R3):
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口号是用于标识进程或应用程序的唯一标识符。源端口号是指发送方的端口号,而目的端口号是指接收方的端口号。在本题中,源端口号为y,目的端口号为x。
2. 套接字的概念(R7):
套接字是指一个四元组,包括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根据源IP地址可以区分同一个套接字。
3. 序号的作用(R9):
序号是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的数字。在计算机网络中,序号可以用来区分到达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数据,也可以用来判断数据包的顺序是否正确。
4. 防止丢包的机制(R10):
为了防止丢包,发送方在发送分组后启动定时器,如果在定时结束前未收到确认,则重传该分组。
5. 接收窗口的设置(R14):
接收窗口的大小是根据缓存可用空间的数量来设置的。缓存可用空间随时间变化,接收窗口的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6. TCP连接的字节编号(R14):
TCP连接的字节编号是指在TCP连接中,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7. TCP报文段结构(R15):
TCP报文段结构包括序号、确认号、窗口大小和检验和等字段。
8. 序号和确认号的关系(R15):
序号是指发送方的字节编号,而确认号是指接收方的字节编号。
9.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P1):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通过确认机制来保证的。当发送方发送分组后,接收方会发送确认回执,以确保数据的传输可靠。
10. 检错机制(P3):
检错机制是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常见的检错机制有反码检错和CRC检错等。
11. 协议rdt3.0的FSM(P8):
rdt3.0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其FSM(Finite State Machine)模型描述了协议的状态转换和行为。
本资源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套接字、序号、防止丢包、TCP连接、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检错机制等。
2014-05-30 上传
2009-02-28 上传
2021-10-12 上传
2023-03-19 上传
gogto
- 粉丝: 0
- 资源: 3
最新资源
- 探索数据转换实验平台在设备装置中的应用
- 使用git-log-to-tikz.py将Git日志转换为TIKZ图形
- 小栗子源码2.9.3版本发布
- 使用Tinder-Hack-Client实现Tinder API交互
- Android Studio新模板:个性化Material Design导航抽屉
- React API分页模块:数据获取与页面管理
- C语言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分配方法
- 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固溶体催化剂制备技术揭秘
- VS2013环境下tinyxml库的32位与64位编译指南
- 网易云歌词情感分析系统实现与架构
- React应用展示GitHub用户详细信息及项目分析
- LayUI2.1.6帮助文档API功能详解
- 全栈开发实现的chatgpt应用可打包小程序/H5/App
- C++实现顺序表的动态内存分配技术
- Java制作水果格斗游戏:策略与随机性的结合
- 基于若依框架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发实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