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详解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50 38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2 收藏 1.63M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本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解答 本资源是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七版第三章习题解答,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以下是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R3): 在计算机网络中,端口号是用于标识进程或应用程序的唯一标识符。源端口号是指发送方的端口号,而目的端口号是指接收方的端口号。在本题中,源端口号为y,目的端口号为x。 2. 套接字的概念(R7): 套接字是指一个四元组,包括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根据源IP地址可以区分同一个套接字。 3. 序号的作用(R9): 序号是用于标识数据包的顺序的数字。在计算机网络中,序号可以用来区分到达的数据包是重传还是新数据,也可以用来判断数据包的顺序是否正确。 4. 防止丢包的机制(R10): 为了防止丢包,发送方在发送分组后启动定时器,如果在定时结束前未收到确认,则重传该分组。 5. 接收窗口的设置(R14): 接收窗口的大小是根据缓存可用空间的数量来设置的。缓存可用空间随时间变化,接收窗口的大小也会随之变化。 6. TCP连接的字节编号(R14): TCP连接的字节编号是指在TCP连接中,每个字节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 7. TCP报文段结构(R15): TCP报文段结构包括序号、确认号、窗口大小和检验和等字段。 8. 序号和确认号的关系(R15): 序号是指发送方的字节编号,而确认号是指接收方的字节编号。 9.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P1):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通过确认机制来保证的。当发送方发送分组后,接收方会发送确认回执,以确保数据的传输可靠。 10. 检错机制(P3): 检错机制是用于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常见的检错机制有反码检错和CRC检错等。 11. 协议rdt3.0的FSM(P8): rdt3.0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可靠数据传输协议。其FSM(Finite State Machine)模型描述了协议的状态转换和行为。 本资源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套接字、序号、防止丢包、TCP连接、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检错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