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租车资源配置:动态模型分析与补贴策略优化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30 收藏 361KB PDF 举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本文针对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首先,针对问题一,构建了一个动态加权综合评价模型,以乘客满意度和出租车空载率作为关键指标,反映了乘客和司机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程度。通过分析北京市9月3日至9日的数据,发现平时时段供需相对平衡,而8时、17时和21时为打车高峰期,存在供不应求现象,双休日和节假日的供应更为紧张。此外,通过全国十座城市的Borda排序,得出深圳、广州等地的匹配程度较高。 问题二的研究转向灰色预测模型,利用历史数据预测2013年至2015年无补贴情况下出租车的满载率和乘客等待时间。结果显示,补贴方案使得满载率有所提升,等待时间缩短,但对缓解高峰期的打车难效果有限,仅在平时时段有微小改善。而对于乘客而言,补贴方案提供的帮助也相对较小,整体上未能显著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问题三中,作者采用了双矩阵对策模型,分析了补贴策略对出租车公司和乘客的影响。通过计算补贴收益率和性价比,神经网络算法建议的最佳补贴额度为6.94元。理想的补贴方案是乘客和司机补贴均为7元,随着竞争对手补贴的增加逐步调整,当补贴额度达到15元后保持稳定。这个结论强调了补贴策略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平台发展中的作用,但并非全面解决了打车难问题。 总结来说,本文通过对出租车资源配置问题的多角度模型构建和数据分析,揭示了补贴在缓解“互联网+”时代打车难问题上的局限性,并提供了优化补贴策略的建议。这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乘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