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TCP/IP Socket编程:端口地址与套接字工作原理

需积分: 24 38 下载量 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754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套接字的工作流程以及标准TCP/IP编程接口Socket的基础知识,包括端口地址、套接字的概念、C/S编程模型、套接字类型、基本接口函数和I/O模式。 在计算机网络编程中,面向无连接的数据报套接字通常用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它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或可靠性,但具有较低的延迟和更高的效率。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WSAStartup()初始化**: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WSAStartup()函数启动Winsock库,为后续的网络通信做准备。 2. **socket()创建套接字**:通过socket()函数创建一个套接字,指定套接字类型(如SOCK_DGRAM对应UDP)和协议族(如AF_INET对应IPv4)。 3. **bind()绑定通信对象**:使用bind()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绑定,使得数据包可以被发送到或接收自特定的网络接口。 4. **recvfrom()和sendto()**:使用recvfrom()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报,sendto()发送数据报到指定的目的地。这两个函数是无连接套接字的主要收发数据手段。 5. **进行通信**:通过不断地调用recvfrom()和sendto(),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 6. **关闭连接**:完成通信后,使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释放资源。 在标准TCP/IP编程接口Socket中,我们关注以下概念: - **端口地址**:在TCP/IP协议栈中,端口是区分网络上不同进程的标识,范围是0到65535。其中,0至1023是知名端口,由IANA管理,1024至5000是临时端口,5001至65535是预留端口。 - **套接字(Socket)**:套接字是通信的两端,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成,用于标识网络上的进程。连接是通过四元组(本地IP,本地端口,远程IP,远程端口)来识别的。 - **C/S编程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通过套接字进行通信。 - **套接字类型**:主要有两种,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如TCP)提供可靠连接,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如UDP)则不保证数据的顺序或可靠性。 - **基本接口函数**:如accept(), connect(), listen(), send(), recv()等,用于建立、维护和结束网络连接,以及发送和接收数据。 - **字节序问题**:网络字节序(Big-Endian)和主机字节序(Little-Endian或Big-Endian)之间的转换,如使用ntohl(), ntohs(), htonl(), htons()等函数。 - **I/O模式**:涉及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的I/O处理方式,如select(), poll(), epoll()等机制用于管理多个套接字的事件。 除此之外,实际网络应用编程还包括局域网广播、文件传输、扫描程序等原理与实现,这些都依赖于Socket接口进行网络通信。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开发网络应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