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7TDMI+uCLinux内核移植关键点解析

PDF格式 | 151KB | 更新于2024-09-01 | 38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是一项复杂且细致的任务,它涉及多个步骤和关键代码段的理解。本文围绕一个基于ARM7TDMI的uCLinux项目展开,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Bootloader及内核解压**: Bootloader是系统引导阶段的关键组件,它负责加载内核到内存,并在加载前可能关闭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以简化处理。内核通常存储为压缩文件,如zImage,常见的解压方法包括内核自带的自解压程序(如arch/arm/boot/compressed/head.S或head-xxxxx.S以及misc.c)或在Bootloader内部实现的解压功能。后者的优点是无需内核自身具备解压能力,而是利用Bootloader进行。 2. **内核启动方式**: 内核启动方式主要有三种: - **非压缩,非XIP (Non-XIP)**: 这种方式下,内核先存储在Flash中,启动时Bootloader将其加载到内存后,执行前需要进行代码重定位。 - **非压缩,XIP (In Place Execution)**: 内核直接存放在ROM或Flash中,无需加载内存即可执行。这种情况下,内存管理由内核自行处理,适用于内存资源受限的系统,但执行速度可能较慢。 - **RAM自解压 (On-Demand Decompression)**: 压缩内核在ROM/Flash中存储,Bootloader加载到内存后,先由自解压代码解压到指定地址,再执行。这种方式适合内存容量有限但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3. **`start_kernel()`函数分析**: `start_kernel()`是内核启动流程中的关键函数,它标志着内核初始化的正式开始。在这个函数中,内核会初始化硬件设备、设置内存管理、加载驱动程序等,直到准备就绪后调用`do_exit()`退出引导流程,然后真正进入用户态执行。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环节,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内核加载和启动过程,知道如何针对特定硬件平台调整Bootloader配置,选择合适的启动方式,以及如何定制和修改`start_kernel()`这样的关键函数。这为实际移植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