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城市造林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及深度差异研究

0 下载量 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604KB PDF 举报
"城市造林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差异" 本文是一篇首发论文,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造林树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差异。研究选取了14种常见的树种,包括水曲柳、胡桃楸、蒙古栎、鱼鳞云杉、红松、红皮云杉、白扦、白桦、樟子松、黑皮油松、杨树、榆树、黄檗和落叶松,对0-20cm、20-40cm和40-60cm三个层次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树种和不同土层的13个土壤指标(根系密度、根系含水量、容重、土壤含水量、pH、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碱解氮、全N、速效磷、全P、速效钾、全K)存在显著差异。其中,9个指标(根系密度、容重、土壤含水量、pH、土壤电导率、有机碳、碱解氮、全氮、全磷)受树种类型影响显著。交互作用分析揭示,土壤电导率和全P的种间差异在不同土层表现出不一致性,而其他7个指标在0-60cm深度范围内种间差异保持稳定。 在耗肥指标方面,黑皮油松和蒙古栎表现最高,其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全氮、全P的平均值大约是胡桃楸、榆树、鱼鳞云杉、水曲柳和红皮云杉等树种的一半。这意味着这些高耗肥树种可能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对土壤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耗水指标,榆树和蒙古栎的数值最高,它们的根系密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值仅是鱼鳞云杉、红松、白扦、水曲柳和白桦的一半左右。这表明这些树种在水分利用上可能更为高效,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更强,但可能对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有较高要求。 这些研究结果为城市森林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不仅可以优化土壤理化性质,还能有利于维持土壤健康,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城市规划者和林业管理者而言,应考虑不同树种的特性,合理配置,以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不同树种的土壤需求,制定相应的施肥和灌溉策略,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