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火法与艾灸:阳虚畏寒症患者皮下血循环效果对比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7 收藏 353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探讨了干火法与艾灸在治疗阳虚型畏寒症患者皮下血循环及畏寒症状方面的效果,由黄正武和于天源两位学者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进行。研究的目的是明确这两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减轻畏寒程度的具体作用。 实验对象选择的是有三个月以上下肢畏寒的阳虚型患者,治疗方法分为两部分:一侧小腿后侧采用干火法,另一侧的合阳和承山穴则采用艾灸。通过多普勒血流仪来监测治疗前后皮下血流速度的变化,同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估患者的畏寒程度。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干火法还是艾灸,治疗后在承筋穴处的血流速度都有显著提高,并且艾灸组的平均值高于干火法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干火法组在小腿整体血流速度上的增加趋势更为明显,而艾灸组在相同时间段内显示出减缓的趋势。在畏寒度方面,艾灸组的改善幅度略高于干火法组。 尽管艾灸组在治疗后的即时血流速度上表现出优势,但在治疗后48小时内,两组的血流速度变化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干火法组的血流速度呈现加快,而艾灸组则趋于减慢。这表明干火法和艾灸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尽管两者都能有效缓解畏寒症状。 本文的研究还涉及到关键词如艾灸、多普勒血流仪、干火法、皮下血循环以及温热疗法,将这些传统疗法的研究纳入现代医学的量化评估框架,对于理解中医治疗方式在改善阳虚型畏寒症中的具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临床实践,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中医温热疗法的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