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中的欺骗问题与图像处理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应用

需积分: 47 139 下载量 11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89MB PDF 举报
"本文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嵌入式设备图像处理中的欺骗问题。通过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解释了遗传算法在解决优化问题时如何寻找全局最优解。欺骗问题指的是那些妨碍高适应度个体生成,影响算法正常运行的情况。文中定义了竞争模式、欺骗性和最小欺骗性,并探讨了这些问题对遗传算法收敛性的影响。遗传算法起源于Holland教授的生物模拟研究,自1967年以来不断发展,包括复制、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的提出,以及在机器学习、数值优化和程序设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遗传算法中,模式定理是其理论基础之一,它保证了随着迭代的进行,优秀模式的数量会呈指数增长,使得算法有可能找到全局最优解。积木块假设认为,算法能通过重组低阶模式生成高阶模式,进一步提高适应度。然而,欺骗问题挑战了这一假设,当低阶、高适应度的模式并不包含最优解时,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 欺骗问题涉及到模式之间的竞争关系。定义3.5阐述了竞争模式的概念,即两个模式在某些位置编码不同但其余位置相同,这样的模式互为竞争模式。定义3.6明确了欺骗性的概念,如果一个模式的某个竞争模式具有更高的适应度,那么该模式就是欺骗性的。定义3.7中的最小欺骗性指的是为了诱导遗传算法偏离最优路径所需的最小问题规模。 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中,Bagley首次引入了遗传算法这个词,并发展了多种遗传算子。Holland教授通过模式定理深化了对遗传算法的理解,Goldberg和Koza等人则分别通过著作系统地总结了遗传算法的应用和扩展到遗传编程。在实际应用中,遗传算法已被证明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如太空应用中的控制器结构设计,以及其他领域如飞行控制系统设计中展现出高效性。 然而,欺骗问题的存在意味着遗传算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能会失效或收敛到次优解。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常包括调整遗传算子参数、引入多样性保持机制或者结合其他优化算法。理解和应对欺骗问题是优化遗传算法性能的关键,尤其是在嵌入式设备的图像处理等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更需要有效地规避和解决欺骗问题,确保算法能找到接近或达到全局最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