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准则详解:审计抽样与风险评估

需积分: 12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2.68MB PPT 举报
"这篇文档是关于《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的解读,主要探讨了内部审计抽样的原则、方法和风险,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发展历程和最新修订情况。" 《第2108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审计抽样》是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抽样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准则强调了抽样总体的确定需遵循相关性、充分性和经济性原则,确保所选样本能够代表整体,同时考虑到业务活动中的差异或缺陷风险以及审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首先,相关性原则要求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紧密关联,所选取的样本应具备与审计总体一致的特征,这样才能使审计结果具有可比性和有效性。充分性原则要求抽样数量足够,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可靠性。经济性原则则是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避免过度抽样。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必须评估业务活动中潜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同时考虑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如人为错误、样本偏差等。这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和风险意识。 审计抽样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量、选择适当的样本选择方法,例如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此外,还需要对抽样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平衡审计效果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文档还概述了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演变历程,从2003年的首批准则到2013年的全面修订,形成了包括基本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具体准则在内的完整体系。修订后的准则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分类编号,更加清晰、系统,便于理解和执行。 修订的重点包括准则的分类、编号的统一以及内容的精简和整合,使得内部审计标准更符合国际实践,同时也强化了对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详细规定了内部审计的目标、原则和操作要求,包括审计活动的管理、工作性质、业务计划、业务实施、结果通报和监督进展等方面,旨在提升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这份准则对于理解内部审计抽样方法和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内部审计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准则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估,设计合理的审计计划,提高审计效率,保障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