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ICP-AES技术在大鼠血浆中Mg形态分析中的应用与表征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255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毛细管电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CE-ICP-AES)在大鼠血浆中镁(Mg)元素形态分析的新应用方法。作者李险峰、孟君、康艳辉和邓必阳合作,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如使用120cm x 100μm的融熔毛细管、50mmol/L的NaAc-HAc缓冲溶液(pH=5.5)和20kV的电泳电压,成功地在大鼠血浆样本中检测到7种主要的镁元素形态。通过对比标准镁的迁移时间和加标后的迁移时间,可以精确地识别血浆中游离态镁的特征峰,各形态峰的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峰面积定量结果显示游离镁的含量为14.0mg/L,测量精度达到5%。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结合了CE的高分离度和ICP-AES的高灵敏度,使得对生物样本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更为准确。作者还通过添加标样进行回收率测试,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95.8%至103.8%之间,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镁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参与众多生理功能,包括核酸结构的维持、酶活性的激活、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蛋白质合成等。血浆中镁的不同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其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CE-ICP-AES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探究元素生物学效应的新途径。 此外,文章指出,虽然关于血浆和血清中元素形态的分析已有先前的研究,但本文的工作在大鼠血浆中镁的形态分析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扩展了CE-ICP-AES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边界。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对生物体内镁代谢的理解,也为未来开发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 这篇论文提供了一种创新的CE-ICP-AES技术在大鼠血浆镁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实际价值和潜在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