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4Ti5O12:锂离子电池的理想电极材料-长寿、安全与改性策略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9 收藏 40.62MB PPT 举报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储能技术,近年来在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Li4Ti5O12(简称为LiTiO)作为一种重要的电极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而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优点方面,LiTiO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首先,它的长寿命使得电池在正常使用下具有出色的耐久性,减少了更换频率。零应变特性意味着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结构保持稳定,降低了电池内部应力导致的问题。高安全性是其另一个亮点,由于没有自然形成的SEI(固体电解质界面)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不易发生安全事故。此外,LiTiO的电极材料稳定性强,能够避免锂枝晶的形成,这对于电池的可靠性和寿命至关重要。其较高的功率密度(2×10-8 cm²·s⁻¹的Li+扩散系数)使得电池在快速充放电时仍能保持高效。而且,LiTiO的宽温度工作范围使其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 改性方法通过精细调控其形貌、粒度和比表面积,提高了材料的活性和利用率,从而提升电池的体积比容量。掺杂其他离子或表面包覆技术可以增强电子导电性,改善大电流充放电时的性能。另外,纳米尺寸颗粒的合成也有助于提高离子导电性,进一步优化电池性能。 然而,LiTiO并非完美无缺。其高温合成可能导致颗粒尺寸偏大,这会影响电池的制造工艺和性能。同时,材料的振实密度相对较低,导致体积比容量和能量密度不高。由于Li4Ti5O12的电导率仅为10-13 S·cm⁻¹,低电子导电性在大电流充放电时会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容易出现极化现象。此外,其嵌锂电位较高(1.55V vs. Li/Li⁺),这降低了电池的比能量。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中,从最初的锂一次电池(如Li/I2、Li/Ag2CrO4等)到锂金属二次电池(如早期的Li-TiS2-MoS2体系),虽然存在诸如活泼锂导致电解液分解、枝晶形成和安全问题等挑战。Manley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的贡献推动了锂离子电池的进步,尤其是他发明的嵌入式锂离子电池和水热合成法制备电极材料技术,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普及起到了关键作用。 LiTiO作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有其独特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技术上的改进空间。随着科研不断深入和改性技术的发展,LiTiO有望在未来的电池市场中发挥更大作用,特别是在对安全性、寿命和效率有高要求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