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方法模式:封装易变对象,实现创建的抽象

需积分: 3 1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9 收藏 440KB DOC 举报
"工厂方法模式是一种常用的面向对象设计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抽象产品创建过程,使得具体的对象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进行,从而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工厂方法模式是设计模式中的一种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将具体创建哪一类对象的决策权交给了子类。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工厂方法让类的实例化过程推迟到子类中进行,使得系统可以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引入新的产品类。 在结构上,工厂方法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接口,通常命名为`AbstractFactory`。这个接口规定了需要创建哪些产品的工厂方法。 2. 具体工厂(Concrete Factory):实现抽象工厂接口的子类,每个具体工厂类负责创建一种或多种具体的产品。 3. 抽象产品(Abstract Product):定义了产品的公共接口,通常命名为`AbstractProduct`,所有产品类都继承自这个接口。 4.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实现了抽象产品的具体类,代表实际需要创建的对象。 以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假设我们有一个制造汽车的工厂,抽象工厂可以是一个`CarFactory`接口,其中定义了创建汽车的方法如`CreateCar()`。具体的汽车品牌,如`ToyotaFactory`和`FordFactory`,会实现这个接口并返回它们各自的汽车产品,比如`ToyotaCar`和`FordCar`。 在编程示例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个`Log`类,它有一个抽象的工厂方法,如`CreateLogger()`。这个方法由具体的工厂类(如`FileLoggerFactory`和`EventLoggerFactory`)实现,分别返回`FileLogger`和`EventLogger`实例。这样,当需要添加新的日志记录方式时,只需创建一个新的工厂类和相应的产品类,而无需修改现有的`Log`类。 工厂方法模式的优点包括: - 隔离了类的实例化过程,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 - 支持动态地切换产品实现,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符合开闭原则,即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然而,工厂方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 - 增加了类的数量,使得系统更加复杂。 - 如果产品族扩展过多,可能导致类层次结构变得复杂。 工厂方法模式是解决对象创建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尤其适用于当系统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配置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时。通过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我们可以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使代码更易于维护和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