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煤矿工作面地质异常综合探测技术应用验证

0 下载量 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23MB PDF 举报
在现代矿井开采中,工作面内的地质异常探测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煤层厚度变化、异常体以及小型构造等关键问题的识别和处理上。本文主要探讨了淮南某矿1410(1)工作面的地质探测案例,通过结合无线电波透视技术(Radio Wave Penetration, RWP)和地震槽波技术(In-Situ Seismic Tomography, IST),对工作面内的煤层变薄区域进行了综合探测。 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本研究中被用来探测煤层中的细微变化,它依赖于岩石的吸收系数来判断煤层厚度。作者将吸收系数设定为0.04作为异常区的界限,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捕捉到煤层厚度的微小差异。结果显示,无线电波解释的异常区域1、2、3、5与实际揭露的煤层变薄区域1、2、5、6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显示出RWP技术在特定情况下能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 地震槽波技术则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通过分析地震波在煤层中的传播速度,发现异常区域的波速减慢,从而定位煤层结构的变化。在本例中,地震槽波解释的1、2号异常区域与实际揭露的1、2、3号异常位置相符合,并且异常区域的大小偏差较小,表明IST技术对于异常区域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 综合运用这两种技术的优势,研究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矿井工作面的地质情况,有助于优化开采策略,降低开采风险,提高资源利用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在解释大面积异常区域时表现出色,但地震槽波技术在细节解析方面更为精细,两者结合使用能提供更为精确的地质信息,从而为矿井安全和高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来说,本研究的成功应用展示了集成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和地震槽波技术在矿井工作面地质异常探测中的实用价值,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其他矿井的地质探测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