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职工工作量统计与排序系统设计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25 33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8 34 收藏 363KB DOC 举报
本篇文档是关于“职工工作量统计系统设计”的课程设计报告,由湖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501班学生潘炳臣在2016年春季学期完成。设计目的是编写一个C语言程序,用于记录和管理职工的工作量。程序的核心功能包括: 1. 数据输入:程序接收职工的工号和完成的产品数量作为输入,允许同一职工多次输入,以便累加其工作量。 2. 数据存储:采用有序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存储这些信息,保证数据的高效检索和排序。 3. 数据处理:对职工的工作量进行累计,并根据完成的产品数量进行排序,以确定每个职工的名次。名次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同时输出相同名次的职工人数和他们的工号,工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呈现。 4. 用户界面:用户界面设计应简洁易用,方便职工数据的录入和查看。 5. 设计要求:程序需要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 能够正确处理多个职工的信息; - 结果输出清晰、准确,包括名次、工号和同名次的职工数量; - 代码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维护。 6. 课程设计过程:设计者遵循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线,包括选择课题、分析要求、编写程序、详细设计说明、绘制流程图、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撰写报告,以及最终的提交工作。参考了谭浩强编著的《C程序设计》和《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等教材。 7. 成果提交:提交的成果包括课程设计报告、源程序文件和可执行程序,以及一份整洁的使用手册。 这个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编程技能,还涵盖了数据结构(如链表)和算法(排序)的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实际应用C语言解决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完成这样的项目,学生能够加深对面向对象编程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和文档编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