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动态分析:1998-2009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530KB PDF 举报
"中国七大流域水环境效率动态评价 (2011年)" 是一篇由王大鹏和朱迎春合作撰写的论文,该研究基于EPI环境效率变化模型提出了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旨在分析中国七大流域1998年至2009年间水环境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论文指出,这七大流域的水环境效率在这12年间平均每年改善1.53%,呈现出初期下降、中期提升、后期稳定的特点。 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S-环境效率变化模型:该模型是对EPI模型的改进,通过加强松弛变量限制,更准确地反映了流域环境效率的变化。这一模型为环境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 2. 流域水环境效率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各流域的环境效率表现各异。1998-2001年,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辽河流域的环境效率下降;2002-2005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效率下降;2006-2009年,珠江流域和海河流域的效率下降。 3. 环境效率变化趋势与动因:论文揭示了流域水环境效率的波动与流域环境承载力、经济发展水平、污染排放控制政策等因素紧密相关。减排是改善流域环境的关键。 4. 问题流域的转换:研究指出,问题流域的不断变化反映出我国在流域水环境治理上存在事后治理和危机驱动的现象,缺乏前瞻性的干预策略。 5. 针对性的环境压力缓解:论文建议,根据各流域的具体环境压力类型、程度和经济结构,采取主动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流域的动态环境效率。 6. 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代价:文章背景提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高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这强调了环境效率提升的紧迫性。 7. 国际比较: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经济增长模式有关,每万美元GDP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需要寻找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涵盖了环境经济效率、流域水环境和S-环境效率变化等领域,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水环境治理的现状和挑战,以及制定未来环境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