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分析法:Z-P矩阵在决策中的应用详解

需积分: 18 2 下载量 18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2.2MB PPT 举报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决策支持工具,由T.L. 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它适用于处理复杂决策问题,通过模拟人类决策过程中对不同因素的判断和权重分配,将主观判断转化为客观的量化评估。 Z-P矩阵是AHP的一种具体应用,用于层次结构模型中的比较和排序。在给出的例子中,它展示了一个三层结构:目标层(如选择钢笔、旅游地或科研课题)、准则层(如质量、颜色、价格、实用性等具体因素)和方案层(如钢笔选项、旅游地点或科研项目)。Z-P矩阵中,Z代表目标层,P代表准则层,C1、C2和C3代表不同的准则,如钢笔的各属性。 矩阵中的数值表示了每个准则相对于其他准则的重要性程度。例如,矩阵中的{0.251, 0.218, 0.531}表明,在选择钢笔时,C3(实用)比C1(质量)更重要,C2(颜色)次之。P3>P1>P2则反映了不同方案层元素在准则层面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值部分展示了准则相对于目标层的总排序,比如P1对目标层的排序权值为0.75。 CI(一致性指标)和RI(一致性比率)是用来检验决策者判断的一致性,如果CI小于RI,表示判断是合理的;若CI大于RI,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判断。CR(一致性比率阈值)通常设定为0.1,如果决策者的CI值超过这个阈值,意味着需要提高判断的精确性。 在层次分析法的实践中,首先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和比较,通过计算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各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这种方法帮助决策者在众多选项中系统地进行评估和排序,尤其在面临主观性较强的决策问题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无论是选择钢笔、旅游目的地还是科研课题,AHP都能帮助人们做出更加合理、有依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