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子沟背斜影响下安太堡露天矿东翼工作线优化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33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在背斜东翼开拓延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涉及露天采矿技术、剥采比、内排与外排运输、设备效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多个关键点。"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是中国首个年产千万吨级的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33百万吨每年,自1985年开始建设,1987年正式投入运营。矿田位于山西省朔州市,主要开采4#、9#和11#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平均厚度分别为13.5m、15.2m和3.4m。目前4#煤层平均埋深约150m,煤层间距离分别为60m和3.2m。 该矿的开采工艺包括单斗-卡车间断工艺进行剥离,以及单斗挖掘机-卡车-它移式破碎站-上仓胶带机-选煤厂的半连续工艺采煤。然而,矿场受到芦子沟背斜地质构造的影响,煤层倾角增大至11°,局部甚至达到22°,导致地表和基岩面下降,且北部与南部煤层埋藏深度差异显著。 随着开采向东部芦子沟背斜轴部延深,工作线长度保持不变,但倾角变大的区域平均长度达到1431m,宽度1003m,影响范围约1.44平方公里。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顺坡内排方式难以跟进,外排运输距离增加,提升高度增大,使得设备效率降低,向下延深的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变差。 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对背斜东翼开拓延深工作线长度进行合理优化的策略。优化目标旨在平衡剥采比,减少内排空间不足带来的困扰,缩短外排运输距离,降低提升高度,从而提高设备效率,减轻露煤困难,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在具体操作中,可能涉及到调整工作线布置,采用更适应倾斜开采的技术和设备,比如改进运输系统,利用更高效的开采机械,以及优化地质勘探和预测,提前预判并处理地质构造对开采的影响。同时,可能还需要对生产计划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地质条件的变化,确保安全高效地开采煤炭资源。 平朔安太堡露天矿的背斜东翼开拓延深工作线长度优化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技术、经济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技术创新来实现可持续的开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