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基因溶瘤腺病毒体内外抑制B16黑色素瘤的疗效研究

0 下载量 8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260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携带热休克蛋白(HSP)基因的条件复制型溶瘤腺病毒在体内外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效果的潜力。由任臻、叶迅等人进行的研究旨在探索HSP基因如何增强溶瘤腺病毒的疗法,特别关注的是Hsp70这一类型的热休克蛋白,因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和抗肿瘤机制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方法首先涉及构建两种不同的溶瘤腺病毒载体:Ad.CMV.Hsp.IRES.E1a和Ad.CMV.IRES.E1a,其中Ad.CMV.Hsp.IRES.E1a包含了Hsp70表达框。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评估病毒感染后B16细胞中Hsp70的表达水平,这反映了病毒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利用甲基噻唑蓝(MTS)法来测量病毒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杀伤效果,显示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在体内实验部分,研究者建立了B16黑色素瘤的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接受Ad.CMV.Hsp.IRES.E1a、Ad.CMV.IRES.E1a病毒和溶剂对照组。结果显示,携带HSP基因的病毒Ad.CMV.Hsp.IRES.E1a明显提升了B16细胞内的Hsp70表达,并显著延长了荷瘤小鼠的无瘤生存期,相较于仅携带IRES.E1a的病毒组和溶剂组表现更优。 HSP作为分子伴侣和非特异性肿瘤抗原,在肿瘤免疫应答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通过与抗原递呈细胞上的受体相互作用,参与抗原递呈过程,激发细胞毒性T细胞、辅助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从而诱发免疫反应。对于B16黑色素瘤,这种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肿瘤,HSP的结合和表达可能触发更为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对抗肿瘤生长。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携带HSP基因的条件复制型溶瘤腺病毒不仅能够有效杀伤B16黑色素瘤细胞,而且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效果。这些发现提示了这种病毒在黑色素瘤基因治疗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针对此类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