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性特质与师生交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研究

需积分: 2 0 下载量 2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218KB PDF 举报
"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1368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探究触发性特质和师生交流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行为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上得分较高,同时在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方面存在困难。行为触发性、认知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与手机依赖呈正相关,而良好的师生交流和同学间交流能有效减少手机依赖。此外,行为触发性和同学交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低行为触发性的学生来说,增加同学交流有助于降低手机依赖,但对于高行为触发性的学生,同学交流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研究基于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 在这项研究中,触发性特质被定义为影响个体行为反应的外部刺激或情境,分为行为触发性、认知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行为触发性指的是由特定行为或习惯引发使用手机的情况,例如看到手机就忍不住检查。认知触发性涉及思维或记忆触发的手机使用,如想起未完成的任务或信息。无计划触发性则指没有预设目的或计划的随机使用手机。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日益严重,这项研究揭示了触发性特质是导致依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行为触发性和无计划触发性。同时,人际交流在其中起着调节作用。师生交流和同学交流作为社会互动的形式,可以提供替代手机的社交途径,从而减轻手机依赖。然而,研究指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手机依赖的抑制效果不如同学间的交流显著,可能因为同学间的交流更频繁、更具情感支持性质,更能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此外,研究发现触发性特质与学生交流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效应。对于那些低行为触发性的学生,加强与同学的交流有助于减少手机依赖,这表明提高面对面交流可以作为干预策略。然而,对于高度行为触发性的学生,仅靠增加同学交流可能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手机使用习惯,可能需要更全面的干预措施,如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设定使用规则等。 这个研究为理解和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强调了个体特质和人际交往在这一现象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他们设计更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调整教学环境和社交环境,来减少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